药智论坛

查看: 5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症状成人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决定因素,与脊柱骨盆平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4-17 10:0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来源:骨大夫

背景

基于以往的研究,颈椎前凸角(CL)是一个受胸椎后凸(TK)影响的参数。但是,二者关系尚不清晰。少数研究分析了颈椎前凸与躯体脊柱骨盆平衡之间的关联。至今,尚无研究重点分析决定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各种因素。

患者样本

没有脊柱相关疾病病史的77例无症状志愿者。

结果评估

站立侧位片上颈椎和全脊柱的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决定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各种因素,包括无症状成人的躯体脊柱骨盆平衡和胸廓入口(TI)的序列。

研究设计
  
前瞻性影像学研究。

方法

使用站立侧位的颈椎和全脊椎的影像资料来分析以下参数:脊柱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和胸椎后凸(TK);TI参数,包括胸廓入口角(TIA)和T1倾斜角;颈椎参数,包括C0-C2角、C2-C7角和C0-C7角以及颈椎倾斜角。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和多元回归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参数表现为正态分布。以下参数之间有显著的顺序联动性:PI和SS(r=0.653),SS和LL(r=0.807),LL和TK(r=-0.516),TK和C0-C7角(r=-0.322)。TK和T1倾斜角有显著相关性(r=0.351),但TK和TIA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下参数之间有显著的顺序相关性:TIA和T1倾斜角(r=0.694),T1倾斜角和C2-C7角(r=-0.624),C2-C7角和C0-C2角(r=-0.547)。T1倾斜角是与SP和TI参数均显著相关的唯一参数。线性回归模型表明T1倾斜角与TIA的相关性(r=0.694)高于与TK的相关性(r=0.351)。

结论

T1倾斜角是决定颈椎矢状面平衡的一个关键因素。脊椎骨盆平衡和TI对准均通过T1倾斜角来影响颈椎矢状面平衡,但TIA较TK的影响更大。T1倾斜角较大时需要更大的CL来保持颈椎的矢状面平衡。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将来研究各种临床状况下(包括前凸的手术重建)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基本数据。



图1 侧位站立时全脊柱影像图中的脊柱骨盆参数。PI,骨盆入射角;SS,骶骨倾斜角;LL,腰椎前凸角;TK,胸椎后凸角。


图2 各参数的示意图。左图:胸廓入口参数。右图:颈椎参数。

图3 各参数数值的分布。(A)胸廓入口角,(B)T1倾斜角,(C)颈椎倾斜角,(D)C0–C2角,(E)C2–C7角,(F)C0–C7角。

图4 各参数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统计学显著相关性。左图:T1倾斜角对胸椎后凸角(TK)作图。右图:T1倾斜角对胸廓入口角(TIA)作图。

图5 左图:骨盆入射角(PI)与腰椎前凸角(LL)、LL与胸椎后凸角(TK)、TK与颈椎前凸角(CL)以及T1倾斜角之间的顺序相关性。非相邻的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例如PI和TK、LL和CL。右图:TK和胸廓入口角(TIA)对T1倾斜角均有显著性影响,但TIA的影响更大。

文献来源:Factors determining cervical spine sagittal balance in asymptomatic adults: correlation with spinopelvic balanceand thoracic inlet alignment. Lee SH, Son ES, Seo EM, Suk KS, Kim KT. Spine J. 2015 Apr 1;15(4):705-12. doi: 10.1016/j.spinee.2013.06.059. Epub 2013 Sep 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27 00: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