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75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生素滥用诱发感染?人体微生态平衡你得先弄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5-14 09: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人体健康依赖于健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而诱发的各种微生态失调或感染屡见不鲜,损害患者的健康,对医院、社会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负担,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什么是人体微生态的平衡?如何防治失衡?

  作者:陶方明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3期

  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人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滥用抗生素而诱发各种微生态失调或感染的状况屡见不鲜,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假膜性肠炎、肠源性感染、败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对患者、医院和社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负担。现就人体微生态的平衡以及防治其失调介绍如下。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

  在人体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经常寄居的对人体无损害作用的微生物,通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其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需的。一个健康成年人大约有1013个体细胞,而全身定殖的正常微生物总数高达1014个,主要分布于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的泌尿生殖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和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正常状态下菌群对宿主不表现致病作用。

  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皮肤黏膜表面特定部位黏附、定殖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群集,从而调整人体微生态平衡。正常菌群拮抗病原菌的机制主要包括空间争夺、营养争夺和产生代谢物,如乳酸菌借助其胞外多糖牢固地黏附于无腺体的阴道黏膜上皮,形成空间的占位性保护作用,从而阻止白假丝酵母菌以及滴虫等病原体的侵入和定殖,并能产生乳杆菌肽,具有广泛的拮抗作用。口腔中血链球菌能通过竞争生物素等营养成分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阴道乳酸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并释放多种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一γ(TNF-γ)和一氧化氮(NO)等;同时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抗体,提高阴道局部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抵御外袭菌的入侵。

  营养作用 如肠内正常微生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并能参与糖类和蛋白质代谢,帮助肠道消化吸收。

  排毒作用 双歧杆菌产生的酸性产物可保证肠道酸性环境,维持其正常蠕动,以促进粪便及各种毒素的排泄。

  抗肿瘤作用 能降解、清除体内致癌因子,对已发生病变的组织起调节和修复作用。通过调控肿瘤凋亡及基因的表达,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能明显提高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水平,具有抗自由基,防止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的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强宿主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9:24: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微生态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生理性的组合,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受干扰情况下可通过自我调节再度重建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影响因素 主要有外环境、宿主及微生物3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9:2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微生物失调分类及诱因

  分类 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生态学上可将微生态失调分为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和宿主转换。

  菌群失调 是指在某一微生态环境内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数量和密度升高。严重的菌群失调可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菌群失调可分为:I度失调:可逆性失调;II度失调:不可逆性失调;Ⅲ度失调:亦称二重感染,即在抗生素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感染,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若发生二重感染,除停用原来的抗生素外,对培养中优势菌需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定位转移 又称易位,指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生存位置上的一种现象,分为老区转移及新区转移两大类。

  宿主转换 不同宿主有各自不同的正常微生物群,微生物一旦改变宿主则可能不适,从而相互斗争而引起疾病。

  诱因 正常微生物群是一个敏感的系统,宿主的器质性、功能性或精神上的任何变化,外界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改变都将引起正常微生物群的变化。因此,影响微生态失调的因素归纳起来为宿主和微生物群两个方面。

  宿主方面 免疫力降低(如免疫功能缺陷,慢性消耗性疾病,烧伤,抗癌药物、激素的使用,接触放射线等);物理因素(如各种类型的手术,医学技术检查及抢救等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为正常菌群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提供了条件)I化学因素(如肝病患者胆汁分泌异常,可引起下消化道正常菌群行至上消化道定殖、繁殖引起吸收不良);生理因素(如正常健康妇女的阴道具有自净作用,主要正常菌群--乳酸杆菌产生乳酸使阴道pH值保持在4~4.5,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正常菌群方面 正常微生物群可通过分泌抗生素来控制自身过度繁殖,维持微生态的平衡。半个多世纪来的人类抗感染史证明,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可抑制致病菌繁殖,有效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滥用则会破坏微生态平衡。在抗生素长期应用的选择压力下,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已选育出一批新的对人类危害更大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当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尤其是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时,必然使人体微生态中的大部分敏感菌株(包括致病菌)受到抑制而遭“淘汰”。一些适合细菌生长、原本有正常细菌群定殖的微生态环境可能成为空白,这时来自医护人员、患者、医院环境中或患者自身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包括真菌)或过路致病菌株乘虚而入,过度繁殖后而成为新的优势菌,取代敏感的正常菌群地位,甚至向外流窜扰乱微生态平衡,引起菌群失调和定位转移,诱发血行、深部组织及内脏感染。可见,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在宿主体内的定殖,造成医院内感染日趋严重,若不加以控制,人类将面临更多的条件致病菌和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9:24: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如何防治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失调的生态防治包括环境、宿主、正常微生物群3个方面。应顺应生态系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保护人体的微生态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扶植正常菌群,提高定殖能力。
  保护微生态环境 去除引起人体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去除异常的解剖结构。
  增强人体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作用是保持人体与人体正常菌群之间平衡的重要困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选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到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尽量保护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把药物的抗菌作用与微生系统固有的自净作用统一起来。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进行菌群检测,注意细菌耐药性变化。从微生态角度出发,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包括: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尽可能先做病原学检查及抗生素敏感试验;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减少口服广谱抗生素。
  微生态疗法 是指促进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及环境构成的微生态系由病理性组合转变成生理组合的医疗措施,主要包括应用窄谱抗生素防止内源性感染和应用微生态调节剂的生态疗法。微生态调节剂又称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因子。目前用于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地衣胞杆菌等,与抗生素相比,益生菌能通过生物拈抗、营养争夺、占位性保护等多种机制抑制病原菌的过度繁殖,调整宿主防御机制以破坏人侵的病原体,病原菌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危险性明显减少,费用较低,无不良反应。因此,微生态疗法将推动由生物医学的杀菌时代向生态医学的促菌时代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5 04: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