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2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2018)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8-8-1 14:4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2018)要点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


  一、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


  (一)成立管理团队


  建议由主管院长(或副院长)负责,医务管理部门牵头,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共同参与,组成由医务、护理、信息、临床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医院内多学科VTE综合防治管理团队,并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


  (二)制定管理制度


  制定VTE防治工作手册,需要建立急危重症VTE处理的应急预案,完善VTE评估和处理相关的会诊与转诊机制。


  VTE高风险科室(如骨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应成立VTE防治小组,并制定科室个性化的预防制度与流程。


  (三)定期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全院各科室、各级医务人员参加VTE专题培训,逐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VTE的认知、防范意识及规范化管理能力。


  二、医院内患者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


  (一)VTE风险评估


  1. 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 卧床≥72h、高龄、脱水、肥胖(BMI>30kg/m2)、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等;


  (2)外科因素: 手术、创伤、烧烫伤、各种有创操作等;


  (3)内科因素: 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


  (4)治疗相关因素: 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足部静脉输液等。


  2. VTE风险评估


  建议在每例患者入院时进行VTE风险评估,特别是VTE高风险科室的住院患者。对手术患者建议采用Caprini评分量表(表1),对非手术患者建议采用Padua评分量表(表2)。


  (2)出血风险评估


  1. 患者因素: 年龄≥75岁;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50×109/L等。


  2. 基础疾病: 活动性出血,如未控制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等;既往颅内出血史或其他大出血史;未控制的高血压(SBP>180mmHg或DBP>110mmHg);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的颅内疾病,如急性脑卒中(3个月内),严重颅脑或急性脊髓损伤;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或肝功能衰竭等。


  3. 合并用药: 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溶栓药物等。


  4. 侵入性操作: 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麻醉之前4h和之后12h等。


  (三)医院内VTE预防路径


  1. VTE预防之前的全面评估和风险控制


  (1)在进行VTE预防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


  (3)明确患者合并用药情况。


  (4)关注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2. VTE预防的知情同意


  (四)医院内VTE预防的具体措施


  1. 基本预防: 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制动时尽早开始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尽早下床活动;避免脱水;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有创操作动作轻柔精细,尽量微创。


  2. 药物预防: 对出血风险低的VTE高危患者,可根据患者VTE风险分级、病因、体重、肾功能状况选择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普通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3. 机械预防: 对活动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以及一旦出血后果特别严重的VTE高危患者可给予机械预防,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抗栓弹力袜(AES)和足底静脉泵(VFP)等。


  4. 腔静脉滤器: 对髂股静脉、下腔静脉存在血栓,且发生PTE风险较高的患者,如果面临急诊手术,可考虑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


  5. 特殊问题:


  6. 需要根据不同的VTE风险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预防疗程: 一般患者推荐药物预防7~10d。对于血栓风险极高的患者,如骨科大手术或活动期恶性肿瘤,可延长预防至28~35d。


  (五)医院内VTE预防结果评估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


  1. 出血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疗程上需要关注出血事件是发生。出现下列一种或以上情况为大出血事件: 血红蛋白下降至少20g/L;为纠正失血需要输血至少2U(红细胞悬液或全血);腹膜后、颅内、椎管内、心包内或眼底出血;导致严重或致命疗程后果(如脏器衰竭、休克或死亡);需内科抢救或外科止血。


  有关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明确出血原因与部位以及患者的出凝血状态;延迟抗凝药物的给药时间或中止药物治疗;选用相应的拮抗药物;选用一般止血药物;输注新鲜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进行血浆置换;局部加压包扎或外科干预等。


  2. 其他不良事件的处理:


  3. 评估VTE事件及处理: 在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需动态评估VTE发生的可能性,争取早预警、早识别、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一旦发生VTE事件,应尽快请专科会诊,尽早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规范治疗,进行个体化和精细化管理。


  三、医院内VTE的临床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急性DVT的处理原则


  对DVT临床低度可疑的患者,应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查。如为阴性,可动态观察;如为阳性,应进一步进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如果超声检查为阳性,则DVT诊断成立,应尽快给予相应处理。对于DVT临床高度可疑的患者,可直接进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


  (二)急性PTE的处理原则


  1. 急性高危PTE的处理原则:


  疑诊高危PTE(伴有休克或低血压)的患者,应尽快:(1)开放静脉通路;(2)制动;(3)准备心肺复苏;(4)请相关科室会诊,进入PTE规范诊治程序。


  对临床情况高度不稳定的患者,最有效的初始检查是床旁超声心动图。


  患者在支持治疗后一旦病情稳定,应尽快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或肺通气/灌注(V/Q)显像进行确诊。


  对于临床情况不稳定且疑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可直接收入导管室。在排除ACS后,进行肺动脉造影确诊PTE,可考虑同时经皮导管或局部溶栓治疗。


  2. 急性非高危PTE的处理原则: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非高危(不伴低血压和休克)的患者,首选血浆D-二聚体检查联合临床可能性评估。


  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PTE临床高度可能性患者的一线检查方法。当CTPA发现肺动脉段及其以上水平栓子时,即可确诊PTE。


  对于疑诊PTE的患者,只要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发现近端DVT,即可开始抗凝治疗。


  对于低危PTE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并尽早出院。


  四、VTE预防的质量控制管理


  建议具体考核指标包括: (1)针对住院患者,实施VTE评估的比例;(2)针对住院患者,实施有效风险评估的比率采取;(3)针对VTE高危患者,实施VTE预防措施的比率;(4)住院患者症状性VTE(DVT和PTE)的发生率、致死性PTE发生率等。


  【要点提示】


  1. 住院患者,特别是围手术期患者具有很高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VTE是住院患者,特别是围手术期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值得关注。


  2. 建议对医院内所有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


  3. 对于VTE高危患者,如果没有出血风险,应考虑给予药物预防。如果出血风险较高,可给予物理预防。一旦出血风险降低或消失,应尽快启动药物预防。


  4. 需要根据不同的VTE风险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和疗程。


  5. 进行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时,应注意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


  6. 需要对全体医务人员和VTE高风险患者(家属)进行VTE预防知识的宣教。


  7. 各医院需建立VTE风险评估和预防体系,并纳入医疗质量控制。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2018)编写〕


  (本建议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18年第18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18.5.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4-30 23: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