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2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煮了那么久的红豆薏米粥都错啦!难怪没效果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2-8 15: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很多人都知道,秋冬要煲红豆薏仁粥啊,可以健脾祛湿。可好些人吃了却没有什么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你搞错啦!
  薏仁红豆粥是广为人知的治湿邪最好的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非薏仁和红豆莫属。
  但很多人在煮粥的时候用错了豆子!
  很多人煲薏仁红豆粥用的豆子是这样的:


  正确的豆子其实是这样的:


  红豆能疗饥,不能利水祛湿,吃多了会败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功效。
  看见了吧,二者的功效完全不一样,红豆薏仁粥用对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用成了红豆,可就起不到祛湿的效果啦。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5: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特别提醒:
  道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
  又名红豆、赤豆、红饭豆、米赤豆,禀秋燥之气而生,色赤入心,下行而通小肠。
  【性味和归经】
  味辛、甘、酸,无毒,气温而平,入脾经、心经、小肠经。
  【功效】
  通健脾胃、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
  赤小豆专利下体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体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也。
  通俗地讲,赤小豆的利水,利的是脾不健运、水湿停留,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而因脾虚水肿引起的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
  【禁忌】
  不可久食,久食令人黑瘦结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5:14: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薏仁
  秉金秋之燥气而益肺,肺气治则下行,故主下气。久服轻身益气,湿行则脾健而身轻,金清则肺实而气益也。
  甘、淡,微寒,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3利水祛湿,正确的熬制方法
  准备同等分量的红豆和薏米,洗干净后,红豆泡两三个小时,薏米泡一个小时。
  先煮红豆,煮开后,添一些凉水,再煮开后,再添凉水,容易熟,也比较香。
  等红豆煮开花后,放入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熟。


  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5:16: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
  嗳气者。


  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29 0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