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38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了!真替你们担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4-12 10:4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永川区
来源:健康呵护疗

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同学们,中招几率更高。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一说起祛湿,很多人马上想起薏米红豆,天啊,真为你们担心!

先来讲一讲:什么是湿气

湿气,水液代谢产物,中医分为水、湿、饮、痰。湿气的特质: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其性粘滞,阻滞气机,缠绵难去。

简单来分,湿气有两个来源。外湿和内湿。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所以沿海城市者,体内多湿气。至于内湿,主要来源于脾虚,脾胃虚弱之后,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 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0:4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怎么祛湿才正确?

物理学中,关于水汽蒸发速度的三个决定因素:气温,气流,面积。祛湿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在中医理论里,“气温”对应“温法”,“气流”对应“理气法”,“面积”对应“发汗法”。

【温法】湿气性属阴寒。《内经》说:寒者温之;《伤寒杂病论》说: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说明,温法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理气法】人体内气走得不顺,容易生湿气。湿气又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久坐之人易生湿。所以祛湿,要理气,要让全身气血通畅。

【发汗法】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让湿气,通过出汗的方式,从体表的每一个毛孔散布出去,扩大湿气去除的通路和面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0:41: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那么,为什么说“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

我们来看红豆薏米粥属于上面三种的哪一种呢?都不是!

本人自03年毕业后,在华尔街某对冲基金俱乐部学习研究,随后09年弃股投金至今。13年中见证了各类热门投资品种的兴起与衰弱,也解救了无数出现亏损的投资者朋友。若你久在投资市场苦战不胜,或可促膝一谈,夜话交易心法,以求灌顶一悟,沙里淘金。原油,铜,贵金属,沥青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添加首席分析师v信:llyu688 祛湿要温,红豆和薏米都属微寒性;祛湿要理气,但红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药物会影响气的运行;祛湿要发汗,红豆和薏米都不能发汗;另外,祛湿还要健脾,炒过的薏米才能健脾,因为炒用能够减轻它的寒性,但红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

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了,会说“我一直喝薏米红豆啊,祛湿效果感觉挺好啊”。湿气其实也分很多类型,有一种类型是湿热,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脾胃的正常运作,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而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会损伤阳气,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0:4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不过,巧搭配,薏米红豆不但能祛湿还能健脾

红豆和薏米,本身的确具有祛湿的功效,但真的要祛湿,必须要跟健脾益气温中理气的药,搭配起来才行的,搭配什么好呢?芡实!

芡实性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除了搭配芡实外,红豆也要换成赤小豆,薏米红豆祛湿的方子来自中医,但中医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较强,而红豆主要供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0:4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芡实、赤小豆、炒熟的薏米三者搭配,既健脾又祛湿,不过不太建议自己煮来吃,一来很难煮烂,这样药效就不能充分发挥,二来麻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袋泡茶形式的芡实薏仁茶,方便,效果更好,比如亦舒堂薏仁茶。

但无论是亦舒堂薏仁茶,还是两广地区流行的凉茶,都不建议长期喝,你有湿气可以喝,调理好了就要停,经期也不要喝,尤其是寒体质的人,平常怕冷的那种,往往伴有湿热或虚热,为了去湿热而拼命喝凉茶,只会越喝底子越寒,以后就越容易上火。所谓的“怕上火,喝xxx”,那是凉茶啊,带有药效的啊,长期喝,国人的体质都要被整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7-1 06: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