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5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糖尿病饮食的终极奥秘,尽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2-8 13:4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糖尿病饮食的终极奥秘,尽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
  时下网络上充斥着指导广大糖友们吃什么的文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除了那些糖分特别高、易吸收的食物,只要是富含植物纤维、低糖、低脂肪、多钙、富含维生素等的五谷杂粮、肉蛋、蔬菜以及适量面食类,都可以食用!关键就看大家吃多少、怎么吃!
  在广西巴马长寿之乡,去世的百岁老人没有一人死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原因何在?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当地寿星们长期坚持独特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各国医疗专家经过考察后总结出巴马寿星的饮食生活方式为“四宜”:宜粗、宜淡、宜全、宜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4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加工食材宜粗不宜精
  广西巴马百岁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从不择吃、偏食,日常多煮食玉米粥和野菜等粗粮素食。糖友们在食材选择上尽量多吃五谷粗粮,例如玉米、红薯、豆类等,对食物的加工上也不要讲求精细。如面包,小麦粉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约为70,但加入75%至80%大麦粒的面包指数则降为34(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英文glycemic index , 简称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当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低于55时即低GI食物,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经常食用粗加工、粗制作的主食,包括蔬菜,增加丰富的膳食植物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减缓淀粉转化葡萄糖的速度,对控制血糖有利,也保证了营养成分不流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45: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饮食口味宜淡不宜重
  巴马寿星们常年保持着饮食清淡的习惯,他们每人每天食盐摄取量不超过三克。糖友们不用这么苛刻,但是每天不超过一矿泉水瓶盖的量就可以了。医学家普遍认为,多吃食盐容易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癌症等疾病,特别是出现如2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长期吃过咸、辛辣或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胆固醇和脂肪量、加重肾脏等脏器负担,造成糖尿病和诸如高血压之类的糖尿病并发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4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荤素营养宜全不宜偏

  有糖友认为不能吃荤,这是大错误!荤素搭配一样吃,营养才丰富。其中鱼肉是绝佳的肉类营养食物。鱼肉类主要提供蛋白质,但肉类同时也都有一定量的脂肪。糖尿病患者通常血脂也高,所以在选择荤菜时应多选择低脂肪及低胆固醇的肉类。在主食中注意添加蛋白质,既增加营养,又能有效降低食物血糖生成的含量。例如小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81.6,而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则为55。同样的,米饭加猪肉的血糖生成指数有73.3,而米饭加鱼只有37。总之,日常饮食既要控制好食量,也一定保证每天所需的营养全面又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4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荤素营养宜全不宜偏

  有糖友认为不能吃荤,这是大错误!荤素搭配一样吃,营养才丰富。其中鱼肉是绝佳的肉类营养食物。鱼肉类主要提供蛋白质,但肉类同时也都有一定量的脂肪。糖尿病患者通常血脂也高,所以在选择荤菜时应多选择低脂肪及低胆固醇的肉类。在主食中注意添加蛋白质,既增加营养,又能有效降低食物血糖生成的含量。例如小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81.6,而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则为55。同样的,米饭加猪肉的血糖生成指数有73.3,而米饭加鱼只有37。总之,日常饮食既要控制好食量,也一定保证每天所需的营养全面又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46: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烹饪食物宜快不宜慢

  最后一点,大家在家做菜时一定注意火候,不要下火一直炖煮,保证食物营养不流失。另外食物不宜加工时间过长,宜急火煮,少加水。因为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这样从食物中摄取的糖分容易吸收而导致血糖升高!另外,广西巴马寿星多注意将多种食物混在一起煮食。因而在食物烹饪上,为了尽量降低脂肪摄入量,应尽量选择煮、炖、蒸等方式,忌慢火慢炖或油炸!

  当我们不只知道了该吃什么,也懂得怎么吃时,我们会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我们也可以从容面对糖尿病而毫无惧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29 00: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