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5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症有真也有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4-23 11: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它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行为与重复行为为主要特征。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
  去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1至14岁患者超200万,且男性显著多于女性。
  有些病症与自闭症相似
  虽然现在人们对自闭症的重视增多了,但大多数人对自闭症的认识仍有所欠缺。烟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专家李蕴志说,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应主要从以下几个特征去分辨:对人缺乏目光对视和凝视,注意力涣散;患儿无论对人,还是对环境都不能建立通常的关系,自我封闭;约有三分之二的患儿有语言,三分之一的患儿终生缄默,但即使有语言的患儿,也很难自如使用达到正常沟通的目的。还有的患儿,会鹦鹉学舌似地模仿语言和刻板重复语言,这是孤独症患儿十分常见的语言障碍。另外,患儿兴趣范围狭窄,只对某些物体有特殊迷恋和依赖。“还有一部分患儿,生活中会表现出极好的机械记忆力,有的则刻板行为严重。”
  李蕴志说,有许多病症的特征与自闭症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比如自闭症与多动症存差异。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行为兴奋、多动、孤僻、不合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但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干预,症状会渐渐减轻消失;虽然自闭症儿童有多动现象,但呆板动作、刻板的语言、强迫性、仪式性动作的出现率更高,而且这些症状多数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其次,自闭症与听觉障碍有不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有听力损失,影响了说话的能力,但是他们有交往欲望,经过康复后,能结合手语进行正常的交往;而自闭症儿童一般无听力损失,发音器官功能正常,也可以说话,但主要是交往障碍,缺乏交往欲望。
  另外,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也有不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有社会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但是在语言和认知能力方面发育正常,动作笨拙是该病的一个特征。较容易与自闭症混淆,鉴别要点是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没有明显的语言发育落后现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1:54: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自闭症出现边缘性趋势
  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许多学者认为自闭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环境”,基因累计、基因突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但与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自闭症有边缘化的趋势,出现了自闭症边缘化、印象自闭症。”李蕴志解释说,患儿的表现症状不像过去那么“经典”,有不少患儿也可以和人做一些简单的交流,但这种浅层次的交流维持不了多久;也可以和别人有对视,但也是短暂的对视;患儿往往也想和别的小朋友做游戏,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参与到游戏中。“像这种边缘化的趋势,更加让家长们难以分辨孩子到底是不是患了自闭症。所以,作为家长更要用心去发现。”
  专家提醒到,生活中有这么几类孩子要格外注意,一种是特别好养、特别安静的孩子。譬如,6个月的婴儿还不会冲着妈妈笑;还有一种是难养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暴躁不安;有的孩子一抱就打挺,像根树棍似的;但有的孩子一抱就像一瘫泥,浑身没筋骨。
  “上述这几类孩子,有可能患有自闭症。”专家提醒说,“0到6岁是自闭症患儿的最佳干预期,家长如果能够及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达到理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应重视自闭症康复机构建设
  人们常说“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要体会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自闭症患儿有着常人进不去的世界,需要身边的人不断呼唤,才会做出一点反应。专家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在他们身边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要打开通往自闭症孩子心里的门,父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许多家长在面对自闭症的孩子时,一味迁就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保护和包办代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李蕴志说,家长应配合教育机构,制定出可行的个性化长期训练计划。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进步,以鼓励为主,防止简单粗暴地对待患儿。
  专家建议家长积极提升自己,学习培训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际场景时刻对孩子进行培训。同时,父母要多寻求来自家庭、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帮助。
  据悉,我国已确诊孤独症患病人数在160万以上,未确诊人数应该在500万以上。目前,普通的学校不接受孤独症患儿,康复机构师资短缺,又无法接纳过多患儿。据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刘洪波透露,北京孤独症儿童发病率为630:1。但是,数据显示,北京市专门针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机构仅有十余家,康复教师200余名,有些患儿只能排队等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7-1 06: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