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经》背后的故事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6-3 14: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毛公后人卜迁交河小河嘴,传三代后转迁毛三庄,至今已有二十七世。《毛氏家谱》记载脉络极为清晰,宗派图中一世知之至今天的二十七世,不仅门支清楚,而且与孔孟名门相同,历代详订辈讳,“温良恭俭让”、“宣维瑞福祥……”赫然有序,不愧为诗礼大族。然而,可惜的是从毛苌到知之之间1000多年的历史,因战火,家谱已经亡佚了,留下了一片空白。《毛氏家谱》另载八世有安、泰二兄弟迁到山东泰安,现亦为一大支,毛氏族长称与泰安一支过去尚有来往。另有一支转迁唐山,亦有往来。此外,今天的盐山、沧县一些地方的毛姓,均同一系。总之不论何地毛姓,凡为苌公后人,均称籍地为河间三十里铺。
乡情不泯,思情尤烈。族长说,当地的乡民们,每逢祭祀之日,便杀猪宰羊,祭祀毛苌公。从元代到民国初年,祭祀活动久盛不衰,直到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入河间,这种活动才被迫停止。那时明代重建的毛公祠、冢、书院尚好,书声琅琅,古柏森森,毛氏后人面对祠内“汉博士毛苌公讲经处”大碑,其崇仰追思之情可想可叹!为了不忘先祖,毛三庄的毛氏后人每年都要到“毛氏先茔”碑前祭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14 17: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