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9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物溶媒细分辨 安全选择尤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5-7 16: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药物溶媒细分辨 安全选择尤重要

文 邱世犹(副主任药师)


   






    注射液(针剂)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按分散体系不同,注射剂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浊型和粉针剂四大类。有些针剂可直接使用注入人体,而大多数注射剂则需要经溶媒(又称载体)稀释后加入输液中才能注入人体。如果选择不适当的溶媒就会使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出现变色、混浊致沉淀。例如头孢曲松钠加入含钙的输液(如林格氏液、哈特曼氏溶液)中,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因此,溶媒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常用的针剂溶媒主要有0.9%氯化钠、5%和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林格氏液等。最为常用的输液是0.9%氯化钠、5%和10%葡萄糖注射液。多数针剂既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也可选用5%和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但少数针剂不可互为使用。从氯化钠和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讲,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是一种极性较强的电解质,其水溶液的pH值为4.5~7.0,偏中性;而葡萄糖是一种有机物,非电解质,其水溶液pH为3.2~5.5,呈弱酸性。因此,针剂是选用氯化钠注射液还是选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应从溶液的pH值变化、是否存在离子作用和盐析作用等方面考虑,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医生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应该首先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上指定用葡萄糖就不宜用氯化钠,而指定用氯化钠就不宜用葡萄糖。因为药品使用说明书是经过临床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
  
  病例1
  【病情简介】 某女,45岁,有糖尿病史,近日因发热,头痛,疲倦不适就诊,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
  ①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利巴韦林注射液0.5
  Sig: M.S.D. i.v. gtt q.d.
  ②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2
  Sig: M.S.D. i.v. gtt q.d.
  ③复方鱼腥草合剂10ml ×20支
  Sig: 20ml t.i.d. p.o.
  
  患者在克林霉素磷酸酯快输完时,渐渐喘个不停,面色发紫,非常痛苦。医生检查发现他四肢发冷,面色紫癜,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未产生严重后果。
  
  【处方点评】
  该患者不良反应是由于输入葡萄糖,引起血糖急剧升高,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患者看病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有糖尿病,提醒医生本人不能输葡萄糖,如果医生在知道病人有糖尿病的情况下仍输注葡萄糖,医生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克林霉素磷酸酯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也可选择木糖醇注射液稀释静滴。
  
  病例2
  【病情简介】 某男,45岁,患有慢性乙肝“大三阳”,近日血液检查示:ALT 442,AST 277。临床诊断:慢性肝炎伴肝功能异常。 
  【处方】
  ①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②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ml
  Sig:M.D.S i.v. gtt q.d.×7
  ③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
  Sig:M.D.S i.v. gtt q.d.×7
  
  【处方点评】
  药师在审查处方时发现该处方稀释液有错误,及时制止,未用于临床。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基,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与强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会产生盐析作用,破坏乳剂使脂肪凝聚进入血液,导致血管栓塞。本药品说明书也明确指出,本品稀释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严禁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稀释。  
  
  病例3
  【病情简介】 某女,40岁,临床诊断:泌尿系感染。
  【处方】
  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氟罗沙星注射液 0.4
  Sig: M.S.D. i.v. gtt
  ②宁泌泰胶囊 24#
  Sig: 4# t.i.d. p.o.
  
  【处方点评】
  该处方也在药师审查处方时发现输液溶媒选择有误,未用于临床。
  氟罗沙星说明书中指出:本品不得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氟罗沙星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的特性而制成的。在0.9%氯化钠注射液等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使其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集而生成沉淀。同理,像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注射液也只能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  
  
  病例4
  【病情简介】 某女,56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因头晕、心慌就诊,临床诊断:心肌缺血。
  【处方】
  ①0.9%氯化钠 250 ml
  参麦注射液40ml
  Sig: M.S.D. i.v. gtt
  ②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5g
  Sig: i.v. gtt
  
  【处方点评】
  参麦注射液的成分为红参、麦冬。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往往含有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和弱酸类物质。另外,中药注射液在组方及制备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溶出度和稳定性,常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因此,与其他药物配伍发生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其中有些成分容易受酸碱度变化的影响,造成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浑浊、沉淀,产生气泡,颜色改变,不溶性微粒增多等现象,不仅影响疗效,还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是一种极性较强的电解质,能加速某些药物的水解反应。有些中药注射剂与氯化钠配伍,由于盐析作用致使某些中药有效成分胶体粒子凝聚增大而产生沉淀,导致血管栓塞。
  另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和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通常不宜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而应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药物溶媒。  
  
  病例5
  【病情简介】 某女,30岁,因手术后体质虚弱。
  【处方】
  ①脂肪乳剂(英特利匹特)500ml
  10%氯化钾10ml
  Sig: M.S.D. i.v. gtt
  
  【处方点评】
  该处方的最大问题是将电解质氯化钾直接加入脂肪乳剂,这种方式有可能破坏乳剂而使脂肪凝聚输入血液中,导致血管栓塞。如果临床确有需要,应将氯化钾与脂肪乳剂分开滴注。
沙发
发表于 2012-5-7 16:16: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不错,一些常见错误都在里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24 20: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