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62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重政策利好,第三代试管婴儿市场迎来爆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1-16 14:5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永川区

根据卫生部2012年统计,我国新生儿缺陷率为5.6%。造成出生缺陷比较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包括遗传性耳聋、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等。这类疾病通常无法根本治愈,往往会遗传给下一代,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Screening,PGD/PGS)的发展为许多存在遗传疾病高风险的夫妇带来了福音。


作为第三代试管婴儿的代表性技术,PGD/PGS是指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对胚胎进行种植前的活检和遗传学分析,以选择无遗传学疾病的胚胎植入子宫。本文将从技术发展、政策监管、市场预测等多角度剖析国内PGD/PGS的发展现状。


1. NGS为第三代试管婴儿带来革命性变化


1967年,RobertG.Edwards首次提出了PGD的概念。经过了半个世纪,PGD已从基于PCR技术和FISH技术的第一代发展至基于CGH技术和测序技术的第二代PGD/PGS。1990年,世界首例PGD婴儿诞生。截止2010年,全球得益于PGD和PGS技术诞生的婴儿大约有10000多例。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NGS(二代测序)技术应用到PGD和PGS的研究当中。NGS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检测胚胎的非整倍体,而且还可以检测单基因疾病,这也是其它技术尚不能达到的。


2013年,Hum. Reprod.报道了首个NGS-PGS妊娠成功的案例,随后多个相关案例相继被报道出来,同年,湘雅医院也报道了NGS检测囊胚的PGS成功病例。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诞生了世界第二例MALBAC扩增测序的PGD婴儿。


如今,越来越多的PGS使用NGS技术进行胚胎活检样本检测,基于NGS技术的PGS产品逐步问世,应用面也逐步被打开。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5:0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2. 政策不断优化形成监管体系


PGD/PGS涉及到基因检测,因而其市场监管遵循基因检测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国基因检测领域的监管政策不断在优化,这无疑响应了市场的需求,反过来又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


国内基因测序政策梳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5:0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2.1  首个PGS产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


2014年1月,CFDA发布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基因分析仪等三个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其中规定将基因分析仪作为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014年2月,CFDA和卫计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基因测序产品需经CFDA审批注册,并经卫计委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这意味着基因测序临床应用需经过药监局和卫计委的二次审批。这些政策对进入临床的测序产品进行了明确的监管,有助于临床测序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今年5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正式批复了PGS产品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苏州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PGS试剂盒成为了我国首个获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产品。此后,国家正式将PGS归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管理的医疗器械,生产需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放产品注册证书。这意味着任何在医院中使用的PGS产品必须达到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的标准,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开发依托的平台也必须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是国家对PGS产业的主要监管形式,未来进入临床的PGS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的监管要求,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将很难进入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5:0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2.1  首个PGS产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


2014年1月,CFDA发布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基因分析仪等三个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其中规定将基因分析仪作为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014年2月,CFDA和卫计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基因测序产品需经CFDA审批注册,并经卫计委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这意味着基因测序临床应用需经过药监局和卫计委的二次审批。这些政策对进入临床的测序产品进行了明确的监管,有助于临床测序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今年5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正式批复了PGS产品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苏州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PGS试剂盒成为了我国首个获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产品。此后,国家正式将PGS归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管理的医疗器械,生产需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放产品注册证书。这意味着任何在医院中使用的PGS产品必须达到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的标准,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开发依托的平台也必须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是国家对PGS产业的主要监管形式,未来进入临床的PGS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的监管要求,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将很难进入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5:02: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2.2  NIPT试点取消释放积极信号


2015年卫计委医政医改局和妇幼司相继批准了全国各省市(除西藏)159家临床试点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测序(NIP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遗传病诊断和肿瘤诊断与治疗等4个专业的高通量测序服务。


2016年10月27日,卫计委发布了国卫办妇幼发[2016]45号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通知》,废止此前NIPT试点机构相关规定,正式取消NIPT临床试点,这意味着所有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均可开展NIPT。


与NIPT相类似,PGS也是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染色体异常筛查手段。目前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医院有13个,此次NIPT临床试点的取消,为PGS未来的管理规范提供了参考。


2.3  32家机构具有PGD资质


目前单基因遗传病大概有7000多种,累计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合计10-15万人。我国现有的辅助生殖技术和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已达到432所。然而,在众多机构中,目前卫生部门批准开展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的机构只有32家,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卫生部门批准开展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的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5:03: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3. 百亿级市场待爆发


根据华创证券近期的报告,辅助生殖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银河证券在发布的基因测序市场前景报告中,对测序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内的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其中基因测序在PGD/PGS中的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人类辅助生殖行业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PGD/PGS将是未来应用最多的辅助生殖技术。该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辅助生育渗透率可达20%,其中5.5%将选择使用AI技术,14.5%将使用IVF-EF/ICSI技术,16%将选择使用冷冻技术,38%将选择使用PGD/PGS技术。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基因测序服务在生殖健康领域的渗透率也将增长。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数据,2014年末,育龄妇女人数为1381.7万人,假定2016年育龄妇女人数与2014年末基本相同。不孕不育夫妇占育龄夫妇比例的15%,假定不孕不育人数中60%的人接受试管受精,那么试管婴儿受孕人群为124.35万人,而不同的胚胎植入前基因测序渗透率也将带来不同的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经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医院尚未开展基于二代测序的PGS检测,使用的多是芯片检测,因而国内基于二代测序的PGS检测还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目前国内开展PGS的企业主要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以及贝康医疗等。


4. 展望


NGS技术的不断成熟,克服了PCR、FISH以及基因芯片等技术的缺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PGD/PGS领域中。如今国家已经将PGS产品归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这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国家对基因测序产品监管政策的不断优化,为整个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期,测序巨头Thermo Fisher以及Illumina也纷纷在国内辅助生殖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随着全球首例三亲婴儿的诞生,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也初显成效,这使线粒体基因缺陷的女性有望实现健康生育梦。未来,试管婴儿技术将为7000多种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的健康生育带来希望,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降低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3 00: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