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楼主: 醉生梦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材清热药——药材及介绍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6-8-30 11:02: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栽培要点:

  产地:山西、河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辛、咸;归心、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窍,消肿。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来源:为硫酸钙的矿石红石膏Gypsu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6-8-30 11:0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科属:

  形态描述:石膏采出后选出粉红色、灰白色的块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即为红石膏。

  生态环境: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中形成的沉积岩中。常与石灰岩、粘土岩盐共生。分布于中南及甘肃、山东、安徽、四川、云南。

  来源: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Calcite

  科属:

  形态描述: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块状者。常以钟乳状或致密粒状集合体产出。多为无色或乳白色,如有混入物,则成灰、黄、玫瑰、红、褐等各种颜色。具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晶体可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劈开。断口贝壳状,硬度3,性脆,相对密度2.6~2.8。

  生态环境:分布广泛,是内生热矿脉及沉积的碳酸盐类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于沉积岩和变质岩中,金属矿脉中也多有存在,而且晶体较好。河北、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均有产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6-8-30 11:0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清热药——石膏

  名称:石膏

  类别:清热药

  拼音:SHI GAO

  拉丁:Gypsum Fibrosum

  别名:细理石、软石膏、白虎

  药用部位:硫酸盐类矿物

  药材性状: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湖北、甘肃、四川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6-8-30 11:0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大寒;辛、甘;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大剂量150~24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研细末,撒或调敷。

  禁忌:虚寒证禁服,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服。

  来源: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Gypsum

  科属:

  形态描述: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著。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

  生态环境:常见于温泉、喷泉、火山口区域;沉积岩中亦常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6-8-30 11:07: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饮片】

  名称:煅石膏粉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块状或条状。洁白或粉白色。纹理破坏,光泽消失,不透明。表面松脆,易剥落,质地轻松。

  炮制方法:取净石膏,砸成小块,置无烟炉火上或置适宜容器内,煅至酥松,取出放凉,碾碎。

  炮制作用:煅后缓和了大寒之性,消除了伐脾阳的副作用,缓和了清热泻火功效,增加了收敛固涩作用。

  名称:生石膏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纵断面呈纤维状或板状,并有绢丝样光泽,半透明。体重,质坚硬而松,无臭味淡。

  炮制方法:除去杂石,洗净,干燥,打碎。

  炮制作用: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6-8-30 11:08: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清热药——牡丹皮

  名称:牡丹皮

  类别:清热药

  拼音:MU DAN PI

  拉丁:Cortex Moutan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药用部位:根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旱、耐寒、怕高温。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粘土或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用种子、分株或嫁接繁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6-8-30 11:08: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产地:安徽、山东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趁鲜抽出木心,晒干,称为“原丹皮”;若先刮去外皮,再抽取木心,晒干者称为“刮丹皮”。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本草经集注》云:“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本草图经》云:“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本草衍义》云:“惟山中单叶花红者根皮入药为佳。”《本草品汇精要》云:“巴蜀、剑南、合州、宣州者并良。”《本草纲目》云:“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现今仍以安徽铜陵产凤丹皮质量最好,产量最大。

  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g;或入丸、散。

  禁忌:血虚、寒证、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来源: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6-8-30 11:0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科属:毛茛科芍药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1~1.5米。根茎肥厚。枝短而粗壮。叶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生小叶片通常为3裂,侧生小叶亦有呈掌状3裂者,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略带白色,中脉上疏生白色长毛。花单生于枝端,大形;萼片5,覆瓦状排列,绿色;花瓣5片或多数,一般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花,变异很大,通常为倒卵形,顶端有缺刻,玫瑰色,红、紫、白色均有;雄蕊多数,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雌蕊2~5枚,绿色,密生短毛,花柱短,柱头叶状;花盘杯状。果实为2~5个蓇葖的聚生果,卵圆形,绿色,被褐色短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院。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6-8-30 11:08: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饮片】

  名称:丹皮炭

  饮片性状:呈黑褐色。气香,味微苦而涩。

  炮制方法:取牡丹皮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黄,边缘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即得。

  炮制作用: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减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

  名称:丹皮片

  饮片性状:为中空的类圆形薄片。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呈粉红色。内表面淡灰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晶点。质脆,粉性。有特殊香气,微有酒气。

  炮制方法: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炮制作用:生用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6-8-30 11:0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清热药——芦根

  名称:芦根

  类别:清热药

  拼音:LU GEN

  拉丁:Rhizoma Phragmitis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柴根

  药用部位:新鲜或干燥根茎

  药材性状: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 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18 15: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