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楼主: xing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中华本草》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2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白芥
【出处】 出自1.《唐本草》。
2.《本草拾遗》:白芥,生太原。如芥而叶白,为茹食之甚美。
3.《纲目》: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间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
【拼音名】 Bái Jiè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White Mustard
【别名】 胡芥、蜀芥、辣菜、白辣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apis alba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摘嫩茎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120cm。茎直立,具纵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叶互生。质薄,具柄;茎基部叶片大头现状裂或近全裂,宽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5cm,宽2-3cm,顶裂片大。有侧裂片l-3对,边缘具疏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数渐少。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牛;萼片小4,绿色,直立,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5-9.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l,子房长柱形,长9-10mm,密被白争长刺毛。长角果圆柱形长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角果先端具扁平剑形的喙。种子近球形,淡黄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干旱,喜阳光,适宜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栽培,忌瘠薄或低洼、积水地。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15%食盐水中浸泡20min,或在30℃温水中浸泡2-4h,取出,稍晾干,掺倍量细土,进行条播,覆土10cm,稍加镇压,浇水。
播后约10-15d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株距10-15cm,定苗后,追肥1次,并进行浇水,浇水次数视土壤干湿程度而定。生长期间忌施过量氮肥,以防枝叶徒长,影响产量。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油菜炭疽病,发病初期可喷代森锰锌或多菌灵。油菜苗核病,发病期间可喷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3%纹枯利粉剂。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倒卵形,长3-10cm,大头羽裂或近全缘,顶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1-3对,边缘波状或具疏齿。表面墨绿色、黄绿色或枯黄色,稍粗糙,有类白色粗毛。质脆易碎,受潮变软,气微,搓之有辛辣气。
【化学成份】 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酶,芥子碱(sinapine)。
【性味】 辛;温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利气化痰。主脘腹冷痛;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
【注意】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冷气。
2.《医学入门》:能发汗,散腹中冷气作痛。
3.《现代实用中药》:镇咳,并治胃病。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27: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白酒草
【拼音名】 Bái Jiǔ Cǎo
【别名】 刀口药、酒药草、小白酒草、石青菜、毛青菜、毛柴胡、山地菊菊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酒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yza japonica (Thunb.) Less. [Erigeron japonic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白酒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cm左右。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长柔毛或粗毛。单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1-2cm,先端急尖,边缘有锯齿,两面被长柔毛;基生叶具短叶柄,茎生叶无柄半抱茎。头关花序数个宇航局集成伞房状,稀单生;总苞钟状;总苞片2-3层,边缘膜质;缘花雌性,2至多层,有小舌片或成丝状,带紫色;两性花筒状,黄色。瘦果小,扁,有2-5棱;冠毛1层毛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劲直假酸(strictic acid),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8,4′-trimethoxyfla-vone),对映-2β-羟基-15,16-环氧-3,13(16),14-克罗三烯-18-酸[ent-2β-hydroxy-15,16-epoxy-3,13(16),14-clerodatrien-18-oicacid]。
【性味】 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痛;祛风化痰。主肋膜炎;肺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2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白辣蓼
【拼音名】 Bái Là Liǎo
【别名】 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长鬃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1.var.longisetum(De Bruyn)Sieward;P.blumei Meissn.ex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下部常伏卧,多分枝,节部稍膨大,无毛,通常粉红色,托叶鞘圆筒形,疏被长缘毛,毛与鞘等长或仅为鞘的1/2;叶互生;叶柄极短或无;叶片披针形,稀广披针形,长3-5(-8)cm,宽1-1.5(-2.5)cm,先端渐狭,钝头,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及背面中脉有伏生小刺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密,下部间断,长3-5cm;苞片漏斗状,先端斜截形,红色,无毛,边缘有长缘毛,每苞具5-6花;花被粉红色或暗红色,5裂,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性温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2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白鸡屎藤
【出处】 出自1.《贵州民间药物》。
2.《植物名实图考》:臭皮藤,江西多有之,一名臭茎子,又名迎风子。蔓延墙屋,弱茎纠缠。叶圆如马蹄而有尖,浓纹细密。秋结青黄实成簇,破之有汁甚臭。土人以洗疮毒。
【拼音名】 Bái Jī Shǐ Ténɡ
【英文名】 Herb of Tomentose Fevervine
【别名】 飞龙接骨、青龙跌打。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Cissus repens (Wight et Arn,)Lam.的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ssus repens (Wight et Arn.)Lam.[Vitis repens Wight et Arn.]
采收和储藏:秋季割取茎藤,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白粉藤 草质藤本,长达数米。卷须二叉状分枝,与叶对生;小枝通常被白粉,枝稍带肉质,绿色,横切面为钝四角形,有纵条纹,干时易在节上脱离。单叶互生;叶辆长4-5cm,无毛;托叶斜菱形,基部楔形;叶片膜质,心状卵形或狭卵形,长5-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疏锐小锯齿或有时仅3浅裂,上面绿色,平时表面灰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无毛。花两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长约3cm,被疏柔毛,少花,第1次分枝呈伞形状;花梗长约3mm,基部常有小苞片;花萼盘状,全缘,外有微柔毛及睫毛;花瓣4,分离;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杯状,子房略短于雄蕊,花柱极短,近钻形。浆果肉质,倒卵形或球形,长约6mm,熟时紫色。种子1颗。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m左右的山坡、路旁旷地或河谷两岸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
【归经】 脾;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痢疾;痈肿疔疮;湿疹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倍量,或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 《贵州民间药物》:根:治黄疸,腹痛,胃滞(消化不良)。全草:治疟疾。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3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白芥子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Bái Jiè Zǐ
【英文名】 White Mustard Seed
【别名】 辣菜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apis alba L.
采收和储藏:春播于 7-8月采收,秋播于5月中、下旬采收,待果实大部分出现黄色时割下全株,后熟数日,选晴天晒干,脱出子粒,簸除杂质即可入药,每1hm2产7500kg左右。
【原形态】 白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120cm。茎直立,具纵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叶互生。质薄,具柄;茎基部叶片大头现状裂或近全裂,宽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5cm,宽2-3cm,顶裂片大。有侧裂片l-3对,边缘具疏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数渐少。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牛;萼片小4,绿色,直立,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5-9.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l,子房长柱形,长9-10mm,密被白争长刺毛。长角果圆柱形长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角果先端具扁平剑形的喙。种子近球形,淡黄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栽培】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1.气候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
2.整地:在土壤干湿度适度,表土略呈白色时,深耕耙细,至播种前翻耕耙细整平,开设排水沟。育苗移栽的并须作好苗床,以1.4-1.5m宽为宜。
3.苗高3-4cm时,即行匀苗补苗。除草三次。并结合施肥。人畜粪2000-4000斤/亩。
4.种植:在寒露与霜降时,直播或移栽。
5.病虫害防治:对菌核病及白锈病,除在播种时以盐水浸种预防外,初期查喷洒波尔多液,并拔除病株后,撒石灰消毒。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近球形,直径2-2.5mm。表面淡黄白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浸水中膨胀,去种皮可见2片肥厚的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折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粉碎湿润后,有特殊的辛烈臭气。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粘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下皮1-2列细胞,壁薄;栅状细胞1列,其内壁和侧壁的胞1列,其内壁和侧壁的 l/2处增厚,外壁菲薄;色素细胞呈颓废状。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的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方为颓废细胞层。于叶发达,细胞内含糊粉粒和油滴。
【化学成份】 种子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内有白芥子甙(sialbin)。还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碱(siapine)和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又含4-羟基苯甲酰胆碱(4-hydroxy benzoylcholine),4-羟基苯甲胺(4-hydroxy benzylamine)。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黄芥子甙水解产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杀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主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引起水泡。
【毒性】 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对小鼠、豚鼠、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76-107,68及72mg/kg,口服的LD50分别为134,81及128mg/kg。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1g,置硬质试管内,加固体氢氧化钠1粒,酒精灯上灼热,融熔,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lml,加5%盐酸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检查异硫氰甙类)(2)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样品滤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炮制】 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性味】 辛;温
【归经】 肺;肝;脾;胃;心包经
【功能主治】 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饮。
【注意】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各家论述】 1.《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2.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3.孙思邈: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七粒。
4.《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5.《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6.《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7.《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8.《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3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白苣
【出处】 出自1.《千金.食治》。
2.《纲目》:白苣,处处有之。似莴苣而叶色白,折之有白汁。正、二月下种,四月开黄花如苦荬,结子亦同,八月、十月可再种。故谚云,生菜不离园。按《事类合壁》云,苣有数种,色白为白苣,色紫为紫苣,味苦者为苦苣。
3.《植物名实图考》:白苣与莴苣同而色白,剥其叶生食之,故俗呼生菜,亦曰千层剥。
【拼音名】 Bái Jù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Garden Lettuce
【别名】 石苣、千层剥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生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satiua L.var .romana Hor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或切碎,鲜用。
【原形态】 莴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粗,厚肉质。基生叶丛生,向上渐小,长圆状倒卵形,长10-30cm,全缘或卷曲皱波状;茎生叶互生,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有15个小花,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舌状花黄色。瘦果狭或长椭圆状倒卵形,灰色、肉红色或褐色,微压扁,每面有纵肋7-8条,上部有开展柔毛,喙细长,淡白色或褐红色,与果身等长或稍长,冠毛白色。花果期5-7月。
【性味】 味苦;甘;性寒
【归经】 归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渴。主热毒疮肿;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汁滴。
【注意】 《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益筋力。
2.孟诜: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少睡,可常食之。
3.《日用本草》:解热毒,消酒毒,止渴,利大小肠。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3:56: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白皮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Bái Pí
【英文名】 Tengyueh Spindle-tree
【别名】 牛千斤。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腾冲卫矛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tengyuehensis W.W.Smi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腾冲卫矛 灌木,枝条灰白色,粗糙,具纵纹。小枝上有叶柄着生的痕迹。单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2-8.5cm,宽0.8-3.2cm,基部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急尖或渐尖,上面绿色,略具光泽,下面具疏细行。聚伞花序腋生,花两性,细小,4数,花丝极短,着生于花盘上,花盘扁平而肥厚;花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4室,藏于花盘内。蒴果。种子具红色假种皮。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
【性味】 涩;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主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水磨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4:0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白兰花叶
【拼音名】 Bái Lán Huā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白兰花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helia alb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乔木,高10-20m,在较寒冷地区常呈灌木状,高仅1-2m。树皮灰色,幼枝密被淡黄白色柔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1.5-2cm;托叶痕为叶柄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叶薄革质;叶片长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cm,宽4-9.5cm,先端长渐失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下面疏生微柔毛。花白色,清香,单生于叶腋;花被10片以上,长约3cm;雄蕊多数,花丝扁平,药隔顶端伸出成长兴头;雄蕊群有柄,长约4mm,心皮多数,通常部分心皮不发育,形成疏生的聚合果。花期4-9月,夏季盛对,少见结实。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适生了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
资源分布:找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广为栽培。长江流域各地盆栽或温室越冬。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
【性味】 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止咳化痰。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白簕枝叶
【拼音名】 Bái Lè Zhī Yè
【英文名】 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
【别名】 白茨叶、白勒远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侧脉5-6对。伞形花序3-10,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的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cm;总花梗长2-7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花黄绿色,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果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开水泡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4:1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白柳
【拼音名】 Bái Liǔ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白柳的枝叶或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alb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嫩枝叶或芽,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柳,乔木,高达20m。老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5-12(-15)cm,宽1-3(-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幼叶两面被白绢毛,后脱落;叶柄长约1cm,有白色绢毛,托叶披针形,边缘有腺点,时脱落。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轴上密被白色绒毛;雄花序长3-5cm,药药鲜黄色,雄蕊2;苞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淡黄色,有缘毛;腺体2,背生和腹生;雌花序长3-4.5cm,子房卵状圆锥形,有短柄或近无柄,花柱短,常2浅裂,柱头2裂;苞片全缘;腺体1,腹生,稀有1不发达的背腺。果序长3-5.5c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沿河生长,可以分布到海拔3100m。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叶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柏木双黄桐(cupressuflavone),还含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12 22: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