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楼主: 过了错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事服务之常见疾病及用药知识篇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6-26 15:4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6-27 10:15: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抽搐的药物治疗

1、概念:抽搐,俗称抽风,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呈持续或间断性痉挛,有时还伴有意识丧失。

2、病因:抽搐的病因复杂,常见如下:
1)原发性癫痫所致的抽搐:常伴有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
2)高热惊厥:常见于小儿,一般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
3)代谢性疾病:如维生素D、维生素B6缺乏,低血钙、低血钠、碱中毒、糖尿病、肝病昏迷、尿毒症等。
4)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心源性脑缺血等。
5)破伤风、狂犬病、妊娠子痫、癔症性抽搐。

3、症状:1)全身强直性抽搐:全身肌肉强直,表现为一阵阵的抽动,呈角弓反张,双眼上翻或凝视,神志不清。
2)局部性抽搐:仅局部肌肉抽动,如仅一侧肢体抽动或面部抽动。大多神志不清,时间可为几秒钟或数分钟,严重者达数分钟或反复发作。
3)高热惊厥:主要为6个月到4岁小儿在高热时发生。高热惊厥发作为时短暂,抽搐后神智恢复快,多发生在发热的早期。

用药原则:
首先尽力控制抽搐,然后再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抽搐一旦停止立即停用。
常用药物选择:
苯巴比妥钠注射液0.1-0.2g肌内注射。
25%硫酸镁20ml深部肌内注射。
硫喷妥钠0.5-1.0g加生理盐水配成0.1%的溶液缓慢静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6-27 15:37: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1、概念:三叉神经痛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是由于三叉神经痛神经核的病变,导致在三叉神经的分布区产生严重的,为时数秒的撕裂样疼痛发作。本病多发病于年龄较大的人群,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对于男性。疼痛常可由咀嚼或刷牙引起,程度剧烈。

2、病因:目前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为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3、症状: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支或两支。通常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发作表现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为时短暂,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为明显,患者表现为面色憔悴、精神抑郁和情绪低落。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并伴有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膜充血和流泪等。

用药原则: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用药原则,以止痛为目的,可首选抗癫痫类药物。药物无效或失效时可选用其他疗法。
2)本病需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舌咽神经痛相鉴别。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辅以下药物治疗,但主要还需消除病因。

常用药物选择:
卡马西平:口服,首次剂量100mg,一日2次,以后每日增加100mg,一般一次200mg,一日3-4次;疼痛控制后逐步减量,以最小有效量维持。本药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
苯妥英钠:口服,开始时一次100mg,一日一次,逐渐增加剂量,必要时可增加至一日600mg。卡马西平无效时可考虑使用,亦可与卡马西平合用。
氯硝西泮:口服,初服一次1mg,逐渐增加至一次4-8g,一日一次,维持治疗6-9周。在上述两种药物效果不好时服用。
维生素B12:肌内注射,一次0.5-1mg,一日一次,10-14日为一疗程。
巴氯芬:口服,开始时一次30mg,逐渐增加至一次60-80mg,一日一次。
匹莫齐特:口服,第1—4日,一日4mg,第5-9日,一日6mg,第10-14日,一日8mg,14日后,一日12mg,一日2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6-30 15:14: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楼主还在直播吗??不错的帖子啊!!

点评

是啊,欢迎多多关注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30 16: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6-30 15:58: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晕动病的药物治疗

    1、概念:晕动病即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摇摆、旋转、加速运动引起的以前庭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疾病。
    2、病因: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运动对前庭器的过度刺激,可能与视觉、小脑受刺激也有关系。此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音、特殊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身体虚弱、内耳疾病等均易诱发本病。
    3、症状:常在乘坐交通运输工具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者因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动或减速后数十分钟至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亦有持续数日后才恢复,并伴有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等症状。重复运行或加速运动后,症状又可再度出现。但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再发生。

    用药原则:
    1)应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并加以避免。在旅行前30分钟至1小时,先服用抗组胺和抗胆碱能药物预防或减轻症状。
    2)有呕吐剧烈、脱水和低血压者,应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常用药物选择:
    氢溴酸东莨菪碱:经皮给药,贴剂,一次1.5mg,于抗晕动4销售前贴于一侧耳后无头发的干燥皮肤上。

    茶苯海明:口服,片剂,一次25-50mg,预防于出行前30分钟服用,治疗则每4小时一次,最大日剂量300mg。含片,在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时含服,一次40mg,一日1-6次,最大日剂量为240mg。

    美克洛嗪:口服,片剂,一次25mg,一日3次。用于预防时,应提前1小时用药,一次25-50mg,一日1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6-30 16:0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7-2 14:3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血友病的药物治疗

    1、概念: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及遗传性FXI缺乏症。血友病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我国的血友病中,血友病A约占80%,血友病B约占15%,遗传性FXI缺乏性则极少见。

    2、病因:血友病类型不同,病因也不同。
    1)血友病A:又称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由于遗传或突变使X染色体发生缺陷,人体不能合成足够量的FVC,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障碍及出血倾向的发生。
    2)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IX缺乏症,是由于X染色体因遗传或突变发生缺陷,不能合成足够量的FIX因子,造成内源性凝血途径障碍及出血倾向。
    3)遗传性FXI缺乏症:也属于遗传性凝血活酶身边生成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3、症状
    1)出血:出血的轻重与血友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血友病A出血较重,血友病B则较轻。出血多为自发性或轻度外伤、小手术后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导致关节肿胀、僵硬、畸形,可伴有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重症者可发生呕血、咳血,甚至颅内出血。
    2)血肿压迫: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导致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网萎缩,压迫血管可致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口腔底部、咽后壁及颈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压迫输尿管可致排尿障碍。

    用药原则
    1)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毛细血管出血,并减少或延缓抗因子抗体的产生。
    2)对于轻症血友病,可使用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3)对于顽固性血尿患者,可使用女性避孕药复方炔诺酮,效果较佳。
    4)对于血友病A患者,可使用绒毛激素生成抑制剂,可使因子水平提高20%-30%。

    常用药物选择
    血宁糖浆:口服,一次10-30ml,一日3次;
    止血宁片: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静脉滴注,用于轻症血友病,0.3-0.5ug/kg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12小时重复,2-5次为一疗程。用时加用6-氨己酸口服,一次1g,一日3次。
    复方炔诺酮篇:口服,一次1mg,一日1次,女性服用22日,停用8日;男性服用1-2个月,停用1个月。
    达那唑:口服,一次50mg,一日1-2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7-3 14:04: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接触性皮炎的药物治疗

    1、概念: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2、病因: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病因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
    1)常见原发性刺激物:有机酸及无机酸类、有机碱基无机碱类、金属元素及其盐类、有机溶剂等。
    2)常见接触性致敏物:重絡酸盐、硫酸镍、二氧化汞、硫基苯丙噻唑、对苯二胺、松脂精、甲醛、六氯酚、秘鲁香脂等。
    3)症状:在接触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水肿,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大疱,可有糜烂、渗出等损害,多有瘙痒。

    用药原则
    1)局部治疗用药原则:根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应的剂型和药物,以消炎、收敛、缓和对症为原则,禁用刺激性或易致敏的药物。
    2)全身治疗用药原则:以脱敏止痒为主,轻者可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对重症泛发患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感染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
    常用药物选
    1)药物治疗:
    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敷至损害减轻或治愈。红肿、水疱及糜烂渗出等明显时使用。
    前法湿敷或外涂炉甘石洗剂,一日4-6次,无明显红肿、无糜烂渗出时使用;若红肿不明显,有轻度糜烂渗出时可用氧化锌糊剂包敷,有激发感染时用1%-2%龙胆紫糊剂包敷,一次1-2次至损害基本消退或治愈。
    皮质激素制剂外擦,如泼尼松冷霜,哈西奈德溶液,一日2-3次至痊愈。皮疹基本消退,仅留淡红色斑,微痒时使用。

    2)全身治疗
    损害广泛且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物。
    病情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一次10mg,一日3次,或用地塞米松6-7.5mg,维生素C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一日1次,待损害减轻后减量至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7-4 15:55: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精神性皮炎的药物治疗


    1、概念:神经性皮炎即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项、上睑、肘髋等处,本病慢性经过,典型皮损呈苔藓样变,表面皮沟加深,革化肥厚。本病病程慢性,常年不愈或反复发作。

    2、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饮食、局部刺激等诸多内外因素有关。搔抓及慢性摩擦可能是主要的诱因或加重因素,病程中形成的瘙痒—瘙抓—瘙痒的恶性循环,造成本病发展并导致皮肤苔藓样变。

    3、症状:基本皮损为枕头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红、淡褐色或正常肤色,质地较为坚实而有光泽,表面可附有少量糠皮状鳞屑,久之皮损渐融合扩大,形成苔藓样变,直径可达2-6cm或更大,中央皮损较大且明显,边缘可见散在的扁平丘疹,境界清楚。部分患者皮损分布广泛。自觉阵发性瘙痒,常于局部刺激、精神烦躁时加剧,夜间明显。皮损及其周围常见抓痕或血痂,也可因外用药不当而产生接触性皮炎或继发性感染。

    用药原则

    1)外用药物治疗
    避免搔抓、摩擦等各种刺激。根据皮损类型、部位及发病季节不同,合理选用药物种类和剂型。皮损泛发者可选用药浴、紫外线治疗等。
    2)内服药物种类
    可口服抗组胺药,配合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等。如不能控制,可于晚餐后或睡前加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严重者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常用药物选择
    1)局部治疗
    泼尼松冷霜、哈西奈德溶液、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涂,一日3-4次至痊愈。
    醋酸氟轻松、醋酸去炎松尿素等激素软膏,厚涂后包敷,一日一次。
    5%松馏油软膏或5%—10%黑豆馏油软膏,包敷,一日1次。
    泼尼松龙注射剂加适量普鲁卡因,损害内注射,一周1-2次,共5-6次。泼尼松龙的用量一次不超过25mg。

    2)全身治疗
    马来酸氯苯那敏:口服,片剂,一次4mg,一日3次,控释胶囊,一次8mg,一日2次。
    普鲁卡因:静脉注射,粉针剂,一次450mg,4-5小时滴完,一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7-7 14:44: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脓疱疮的药物治疗

    1、概念: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由化脓球菌引起的常见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夏秋季,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寻常型脓疱疮、大疱型脓疱疮、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三种类型。

    2、病因:以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感染为主,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两者混合感染。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浸渍时有利于细菌在局部繁殖。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3、症状
    1)寻常型脓疱疮: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的痂一般于6-10日后脱落,不留瘢痕。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伴淋巴结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2)大疱型脓疱疮: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疮,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直径1cm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结痂,痂壳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3)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特征性表现是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落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落,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处有明显疼痛和触痛。病情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用药原则
    1、口服抗菌药物对治疗脓疱疮的效果有限,因为体表血液循环较微弱,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故治疗以外用药物涂敷为主,少数皮损累及多部位或病情严重患者可辅以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用药前,可用0.05%小碱液或0.02%高锰酸钾爷清晰患部。
    3、局部用药治疗原则为清洗、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首选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鱼石脂软膏等,还可用龙胆紫溶液。
    4、皮损泛发,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内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可选用头孢唑林,氯唑西林等。

    常用药物选择

    莫匹罗星:2%软膏局部外用,一日2-3次,一日最多使用3次,连续外用不应超过10日。
    夫西地酸:2%软膏局部外用,一日2-3次,疗程为7日。
    红霉素:1%软膏局部外用,一日2次。
    鱼石脂:10%—30%软膏局部外用,一日2次,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日,不得用于皮肤溃烂处。
    头孢唑林钠:肌内注射,一次250-500mg,一日3-4次。
    氯唑西林钠:肌内注射,一次500mg,一日4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15 02: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