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菌药物常识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1-12 11:2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九龙坡区
   11、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答:(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2)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3)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4)向群众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
  12、应用抗菌药物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的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的独特的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旦产生了耐药菌株,对其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13、合理使用抗菌原则是什么?
  答:合理使用抗菌原则通常为: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14、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内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15、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的原则是:病原体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已应用或考虑应用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机体深部感染或抗菌药物不易渗透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难愈的感染,病程较长,病灶不易清除,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可将各药剂量适当减少。
  16、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多用于哪些疾病?
  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疗感染、二重感染,以及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17、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注射剂属处方药。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医生处方;凡是口服可以有效的就不需注射,能够肌内注射的就不应静脉注射。心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应采用序贯疗法。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如果使用一周无效,应考虑停药或换药。应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以避免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出现。
  18、哪些情况必须注射给药?
  答:一般有以下情况者需注射给药,如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或者通过口服给药不易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或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等情况。
  19、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细菌产生耐药性;给药途径不当;给药时机和剂量不当;病灶部位的药物分布差,达不到治疗的浓度;或因为药物储存不当或过期,致使药物失效;或误诊;或混合感染;或药物配伍不当等。
  20、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现象?
答: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必要的药物敏感试验而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作预防和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药物等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16 14: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