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院用药差错信息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3-26 11: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
医院用药差错信息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摘要】 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期间用药差错信息类型、比例和具体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预防用药差错的措施,为医院减少用药差错,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用药差错;信息分析;合理用药

Information Analysis on Hospital Medication Errors and Discussion on Preventive Measures
An Qi(Pharma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proportion and specific reasons of medication error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of 2008 to December of 2010 in our hospital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medication errors were discuss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to reduce the hospital medication errors and improve the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Medication Errors; Information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及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包括用药差错在内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报告显示,用药差错是最常见的医疗差错,每年约有150万人受到伤害,平均每一位患者每天都会遭遇一次用药错误。每年用于处理医院用药失误所花的额外费用高达35亿美元。据估计,这些伤害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可以避免的[1]。另外一项研究表明,每年可预防的门诊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为53万,每年用于治疗65岁及以上患者因为用药失误而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的人均费用为887美元[2]。因此,如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用药差错,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
对于如何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用药安全的认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文就我院近年来用药差错案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发生用药差错的具体原因,并提出预防用药差错、加强合理用药的措施及建议。

1 用药差错信息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期间药房药师在实际工作中收集到的90例纠正用药差错的案例。
1.1.2 内容与方法
通过分析这90例用药差错案例,同时结合医院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统计用药差错的类型、发生比例,分析可能导致这些用药差错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1.2 结果
对90例用药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2.1 差错对象
1.2.2 差错类型
1.3 讨论和分析
1.3.1 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我院发生的用药差错中,由医生引起的用药差错占总数的60%,较药师、护士和患者引起的用药差错比例更高,因此医生的诊疗水平与用药差错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结合表2的统计结果,发生频率较高的差错类型主要包括选药不合理(27.78%)、剂量不合理(10%)、联合用药不合理(7.78%)、给药途径不合理(6.67%),说明在开具处方或医嘱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导致这些用药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不够准确或者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慢性疾病等),导致选择的药物不对症;②药物的各种信息是在不断发展、更新的,如果医生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药物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等信息,也会造成用药差错;③医生缺乏合理用药意识,在缺乏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或者不考虑患者用药的风险/利益比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1.3.2 表1的统计结果中,由护士造成的用药差错占总数的22.2%。结合表2的统计结果,发生频率较高的差错类型主要包括给药时间不合理(11.1%)和给药速度不合理(7.78%)。导致这些用药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不规范;②护士医药学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正确理解医嘱;③护士工作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在交接班时交待不够仔细和清楚。
根据表2的结果,护士抄写差错率为0,这与我院使用医嘱录入系统(CPOE系统)密不可分。通过医生在线填写医嘱(包括药品名称、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具有结构化性质,且字迹清楚易于识别,因此可避免护士二次录入处方错误,显著降低医生处方书写、护士处方抄写等导致的用药错误。
1.3.3 根据表1和表2的统计结果,药师引起的用药差错占总数的8.89%,差错类型包括药物配制差错(5.56%)和药物监测差错(3.33%)。导致这些用药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药师缺乏责任心,在配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要求核对处方或医嘱;②药品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规范,如药房药品摆放混乱、没有及时清理破损、过期药品,药师可能将已过期或临近保质期的药品发给患者;③药学专业知识能力不足,对使用时应该进行临床监测的药物没有对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监测。
1.3.4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用药差错比例不高,仅为8.89%,但可能因为不清楚门诊患者回家用药是否发生用药差错,而造成统计数据偏小。患者用药差错中,未按时吃药、用法错误和剂量错误最为常见,导致这些用药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缺乏合理用药的意识,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及精神心理的变化,可能不能准确按医嘱用药,需要医务人员和亲属的指导和帮助[3-4]。②患者大多缺乏医药学专业知识,用药时可能遇到很多问题,但大多数患者(特别是门诊患者)不能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信息服务,可能导致各种用药差错。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向患者提供简洁、实用并且患者容易理解的用药指导信息,将有效减少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用药差错,并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
2 预防用药差错的措施探讨
医生、药师、护士和患者都有可能引起用药差错,因此预防用药差错应该从诊疗过程各个环节入手。医生应提高自身诊疗水平;药师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要求审核处方、配药、发药并了解最新的药物信息;护士应规范执行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用药指导信息服务,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此外,还对其他预防用药差错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2.1 规范和加强合理用药
首先,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合理化用药的规范性指导和动态监督,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杜绝经济利益诱导临床医生的不合理用药;加大推进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处方集、基本药物目录、治疗指南、诊疗规范、诊疗流程的发行和实施力度,强化医生处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5]。
其次,医院应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合理化用药评价制度、处方和病历分析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处方管理条例》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定期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并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公示。为提高处方质量,可通过典型不合理处方点评,对医师、药师进行合理用药专题培训,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药师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防范用药差错及医疗事故发生,切实提高医院用药水平。
2.2 加强药物信息服务
2.2.1 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院医嘱抄写错误率为0,证明使用CPOE系统减少用药差错是很有成效的。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将各种医疗数据(包括患者信息、医生处方、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检查结果等)完全信息化,方便医务人员随时动态地观察各种医疗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以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由医生和护士引起的用药差错占所有用药差错的82.2%,如果能借助各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如处方审查系统、药物信息支持系统、药物相互作用检测系统、药品编码和自动分发系统、自动输液系统等),从医生开处方到药师调配药品,从病区药房摆药到护理人员执行医嘱等过程,可实现全方位用药质量监控,有效减少由于医生对药品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相互作用等信息不熟悉以及护理人员在配制药品时出现的用药差错。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基础设施的硬件投入,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全面预防用药差错发生的重要手段。
2.2.2 提高医务人员利用药物信息的水平 在各种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药物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加强对医院基础设施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应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让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医院各种药物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方法,正确获取和合理利用各种最新的药物信息,使医生能够做出更合理的药物治疗决策,使护理人员能够避免给药过程的失误,使药师全面掌握医药信息,提供更实用的药学服务。这也是预防用药差错的关键。
2.3 做好用药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医务人员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业务知识,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在进行手术、有创性操作和药物治疗时。同时,引导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旨在为患者提供正确、全面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正确地完成药物治疗。
2.4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用药差错
积极预防是减少用药差错的关键,而积极的防范措施来源于大量全面数据的科学分析。只有通过对积累的用药差错数据的分析,才能找出差错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差错的重复。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用药差错事件,是预防用药差错的有效措施[6]。
如果能对用药差错当事人实行非惩罚性处理,鼓励其分析差错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或对主动报告差错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差错和问题隐瞒不报的医务人员实行严肃处理,不仅能体现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更能强调用药差错事件的严重性,帮助医院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2.5 建立用药差错报告系统
如果能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各医院内部及全国性的用药差错报告系统,通过收集各种用药差错信息、分析严重用药差错出现的原因,向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预防用药差错的建议和措施,将有效提高我国的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但建立一个有效、可信的用药差错报告系统任重而道远,需要医务人员建立以患者安全和利益为中心的合理用药意识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7]。

3 小结
通过以上对我院用药差错案例的分析,表明用药差错事件是影响医院治疗效果和安全用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其发生原因有操作者的个人因素,也包括管理制度的疏漏,需要医务人员、医院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协同工作,才能全面预防用药差错。
3.1 医务人员通过提高合理利用药物信息的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合理用药意识,加强用药指导信息服务,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3.2 医院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合理用药、完善药物信息化服务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并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用药差错。
3.3 医务人员、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医院内部和全国性的用药差错信息报告系统。■

参考文献:

[1] Institute of Medicine.Preventing Medication Errorsuality Chasm Series[M].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
[2] Field TS, Gilman BH, Subramanian S, et al.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drug events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J]. Med Care,2005,43(12): 1171-1176.
[3] Andrew DM, Sarah AS, Barbara L, et al. Medication Errors in Acute Cardiovascular and Stroke Patients[J]. Circulation,2010,(121): 1664-1682.
[4] 罗鸿雁,肖菲娜,杨惠民. 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42-14.
[5] 罗文华,彭绍君,张坤. 加强合理用药 防止用药差错[J]. 西南军医,2008,10(6):85-86.
[6] 徐英. 用药差错报告体系推进试点[J]. 中国医院院长,2009,(14):8.
[7] 张晓乐. 用药安全和用药差错报告系统[J]. 中国处方药,2009,92 (11):22-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28 17: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