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真菌感染新药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22-2-10 15: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莆田
作者
张玉  陈思敏  郭诗雨  侯炜彤  姜远英  安毛毛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 上海 200072
来源
《菌物学报》网络首发论文
摘要
随着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常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有三唑类(氟康唑)、多烯类(两性霉素 B)、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然而这些药物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本文着重于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抗真菌感染新药,根据作用靶点不同依次介绍:作用于细胞壁的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尼可霉素 Z、GPI锚定蛋白抑制剂APX001;作用于细胞膜的CYP51 抑制剂 VT-1161和VT-1129、破坏细胞膜通透性药物CAmB;影响细胞代谢的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以及生物制剂包括细胞表面凝集素样序列 3 蛋白疫苗(NDV-3)和抗真菌感染抗体Mycograb。本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临床研究结果等,为相关药物的研发与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抗真菌感染新药,抗真菌靶点,体内外活性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90065


近30年来,由于免疫缺陷或受损患者的不断增多(如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使用、艾滋病流行、肿瘤放化疗等)、侵入性置管患者的增多(如深静脉营养、机械呼吸等)、胃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增多(如使用广谱抗生素、胃肠道复杂手术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常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曲霉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年发病率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一以上(Pfaller et al.2006),其致死率分别达到 20%–40%(白念珠菌)、20%–70%(烟曲霉菌)、50%–90%(新型隐球菌)(Butts & Krysan 2012)。与呈明显上升趋势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相比,抗真菌药物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临床安全有效的品种不多。


目前临床上抗侵袭性真菌感染常用药包括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Pianalto & Alspaugh2016)(图 1)。三唑类干扰细胞中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膜通透性(Campoy & Adrio2017),氟康唑主要用于念珠菌血症治疗的备选方案、念珠菌血症的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是隐球菌感染(非中枢)的首选;多烯类靶向真菌细胞膜中的固醇损伤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其生长(Adler-Moore et al. 2016),两性霉素 B(AmB)主要用于新生儿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和曲霉病的替代治疗;棘白菌素类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壁上的 β-D-1,3-葡聚糖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临床上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粒缺、非粒缺)患者的首选。然而上述药物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高居不下,因此本文将根据作用靶点的不同概述几种抗侵袭性真菌感染新药的研究进展,为相关药物的研发与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以细胞壁为靶点的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   
1.1  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棘白菌素通过非竞争性抑制葡聚糖合成酶,阻断几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内 β-D-1,3-葡聚糖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发挥抗真菌作用(Wiederhold 2018)。但是该类药物半衰期短并且耐棘白菌素菌株的出现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Chang et al. 2017),为此,Cidara Therapeutics公司和Scynexis公司正在进行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棘白菌素类 CD101和非棘白菌素类 SCY-078 的临床研究。
1.1.1CD101:CD101(CidaraTherapeutics, Inc)是最长效的一种棘白菌素类药物(Sandison et al.2017),目前正在临床开发中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和侵袭性念珠菌病(Lakota et al. 2018)。CD101修饰了环状棘白菌素核心处的胆碱部分(图 2A,2B),导致其在血浆、水溶液和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Gonzalez-Lara et al. 2017),极大地解决了传统棘白菌素类药物半衰期短的问题。CD101与其他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相似,能够有效抑制念珠菌(白念珠菌的MIC50为 0.03μg/mL)和曲霉菌(烟曲霉的MEC90为 0.015μg/mL),但对隐球菌无效(Pfaller et al.2017)。在耳念珠菌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鼠模型中,血清抑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IC)预测该药物表现出强效的体内活性(R2=0.76)(Lepak et al. 2018)。I 期临床试验中单次和多次递增剂量给药研究的数据分析表明,CD101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半衰期约为 133h(5.5d)(Sandison et al. 2017),每周一次给药频率的给药方案数据显示,每周给药后雷沙孔菌素有微量蓄积(30%–55%),两项研究均未发现不良事件(AE)或严重不良事件(SAE)(Lakota etal. 2018)。

1.1.2 SCY-078:SCY-078(Scynexis, Inc.)是天然化合物 enfumafungin 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不同于棘白菌素的三萜烯结构(图 2C)(Hector &Bierer 2011),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可利用的 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Scorneaux et al. 2017),临床开发中该药物通过静脉内和口服给药治疗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感染(Wring et al.2019)。SCY-078 具有体外抗念珠菌活性,对大多数 FKS(合成 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关键基因)介导的棘白菌素抗性菌株具有较强活性,尤其是 来 自 白 念珠菌 和 光滑念 珠 菌的菌 株(Jiménez-Ortigosa et al. 2014)。在念珠菌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鼠模型中,SCY-078 显示出针对由 WT 和棘白菌素抗性光滑念珠菌分离株引起感染的体内功效,能够有效减少肾脏真菌负荷(Wiederhold et al. 2018)。目前 SCY-078 已经完成两项 II 期临床试验研究,第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期间口服 SCY-078 的急性中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VVC)感染患者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口服氟康唑组(Helou & Angulo 2107);第二项研究结果显示 SCY-078 的安全且耐受良好的口服日剂量为 750mg,该剂量的治疗效果与标准治疗相似。两项研究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生 AE 或 SAE(Pappas et al. 2017)。
1.2  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
几丁质又称甲壳质、甲壳素,由 β-(1,4)-N-乙酰葡糖胺的线性链组成,和 β-1,3-葡聚糖共同作为真菌细胞壁的核心多糖(Gow et al.2017),其作为真菌细胞壁的特征成分具有潜在毒性小的优势,因此抑制几丁质的合成成为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

尼可霉素 Z(University of Arizona)是天然存在的核苷肽类抗真菌抗生素(图 2D),能够竞争性抑制几丁质合成酶催化 UDP-N-乙酰葡糖胺合成几丁质(María Victoria et al. 2014)。文献报道,尼可霉素 Z 体内外均有较强抗粗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活性(Hector et al. 1990),对白念珠菌的分离株有一定活性,但对新生隐球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效(Li & Rinaldi 1999),在体内,这种药物已被证明在全身性球孢子菌病和芽生菌病的小鼠模型中的药效优于唑类(Hector et al.1990;Clemons & Stevens 1997)。然而,尼可霉素 Z 静脉内和口服给药后的半衰期很短(分别为15min 和 1h)(Hector et al. 1990),这将是限制尼可霉素 Z 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I 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作为单一口服剂量给予健康受试者时,Nikkomycin Z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剂量高达 2 000mg 时未发现剂量相关的 AE(Nix et al. 2009)。目前尼可霉素 Z 进入治疗球孢子菌病的 II 期临床试验,但由于志愿者和资金不足,这项研究提前终止(ClinicalTrials.gov NCT00614666)。
1.3 GPI 锚定蛋白抑制剂
APX001 ( APX001A 的 前 药 , AmplyxPharmaceuticals,Inc)是一种新靶点抗真菌药物(图 2E,2F),能够选择性抑制真菌的 GWT1 基因编码的肌醇酰基转移酶 Gwt1 蛋白,从而阻断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合成通路上游的 GLcN-PI肌醇酰化反应,抑制 GPI 锚定蛋白的合成,继而阻止真菌在宿主组织中的粘附和侵袭、菌丝生长、生物膜形成等与真菌毒力相关的生命过程,但对人类 GWT1 同源基因 PIG-W 编码的蛋白无抑制作用(Mariko et al. 2003;Watanabe et al.2012)。

APX001 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镰刀菌和 S.apiospermum 具有广谱体外抑菌活性,包括耐氟康唑分离株(Miyazaki et al. 2011),抑制念珠菌的 MIC90 为 0.06μg/mL(Pfaller et al. 2011),抑制曲霉菌的 MEC90≤0.06μg/mL(Pfaller et al. 2011),抑制 S. apiospermum 的 MEC90 为 0.12μg/mL(Castanheira et al. 2012)。体内活性方面,口服APX001 能够显著减少口咽念珠菌病小鼠口腔中念珠菌的数量,提高播散性镰刀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以及肺曲霉病小鼠的生存率,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Hata et al. 2011)。目前,旨在确定静脉和口服 APX001 在接受化疗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 Ia 期临床研究已完成(ClinicalTrials.gov NCT03333005),研究结果尚未发表。

2.  以细胞膜为作用靶点的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
2.1 真菌 CYP51 抑制剂

真菌细胞膜主要由磷脂类、鞘脂类和固醇组成,为各种功能蛋白提供基质结构,其主要的固醇成分为麦角甾醇,而人细胞膜主要为胆固醇(Sant et al. 2016)。真菌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可催化真菌细胞膜中的羊毛甾醇转化为麦角甾醇,传统唑类药物通过抑制ERG11 基因编码的 CYP51,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并使毒性的甾醇产物在真菌细胞中积累,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与复制(Campoy & Adrio 2017)。然而,传统唑类药物含有结合的咪唑或三唑结构(图3A–3D),存在抑制人体中 CYP51 同源酶体的副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Viamet Pharmaceuticals公司正在开发几种 CYP51 的金属酶抑制剂,包括含有四唑结构的 VT-1161 和 VT-1129(图 3E,3F),其 具 有 改 善 的 靶 向 选 择 性 ( Hoekstra et al.2014),不会与人类 CYP51 结合(Warrilow et al.2014;Warrilow et al. 2016)。 2.1.1 VT-1161:VT-1161 比其他氮唑类药物对真菌的 CYP51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其中对白念珠菌 CYP51 的亲和力为 Kd≤39nmol/ L,超过了对人体中同源酶体的 2 000 倍以上(Warrilow et al.2014)。该药物体内外对白念珠菌(白念珠菌的MIC 为 0.002μg/mL)、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甚至对于抗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的分离株均有活性(耐氟康唑菌株的MIC90为 0.12μg/mL),还可有效作用于小鼠的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的MIC90为2μg/mL)(Warrilow et al. 2014;Garvey etal. 2015)。小鼠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显示,VT-1161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高(73%)、分布体积广(1.4L/kg)、半衰期长(>48h)等特点(Garveyet al. 2015)。一项评估了 VT-1161 相较于氟康唑治疗中重度急性 VV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 IIa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VT-1161 的临床治愈率与氟康唑相似并具有更高的真菌学治愈率(93% vs.73%),随访期间复发率更低,且在该试验中被确定为安全且耐受良好(Brand et al. 2015)。 2.1.2 VT-1129:VT-1129 主要表现出对隐球菌的抑制作用(新生隐球菌的 MIC90为 0.06μg/mL、格特隐球菌的 MIC90为 0.25μg/mL)(Gray et al.2012),对耐氟康唑的新生隐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90 为 2μg/mL)(Nielsen et al.2017)。文献报道,VT-1129 对隐球菌的 CYP51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及强亲和力(IC50 范围为0.14–0.2μmol/L,Kd 为 14–25nmol/L),对人体中CYP51 及同源酶体的抑制作用和亲和力较弱(IC50约为 600μmol/L,Kd 为 4.53μmol/L)(Warrilow et al.2016)。此外,VT-1129 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显示出改善的功效,在鞘内感染的免疫活性小鼠脑中检测不到隐球菌菌落,并且与氟康唑组相比增加了 30d 的存活率(Gonzalez-Lara et al.2017),在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也显示出强效(Hoekstra et al. 2014)。VT-1129 被 FDA 认定为一种合格的抗感染疾病的产品,用于治疗隐孢子虫性脑膜炎,目前正在美国的健康志愿者中进行 I 期临床试验(Gonzalez-Lara et al. 2017)。

2.2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

AmB 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形成复合物,产生跨膜通道,使细胞成分泄漏发挥抗真菌作用(Adler-Moore et al. 2016),因具有抗真菌活性强和抗菌谱广的优点,曾作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唯一药物,被喻为“金标准”。然而严重的肾毒性极大地限制了 AmB 在临床上的使用(Gray et al. 2012),为此,Jin et al.(2000)和 Zarif(2005)提出制备“纳米耳蜗(nanocochleates)”剂型。“chochleate”药物制剂是基于脂质的药物载体,具备递送疏水性药物如 AmB 的潜力,并且可以保护相关的“受限”分子免于降解,产生稳定、无毒、高效的 AmB 脂质颗粒(CAmB,Matinas BioPharma Holdings, Inc),具有克服 AmB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的优点(Papahadjopoulos et al.1975;Syed et al. 2008)。CAmB 表现出体外抑制烟曲霉(MIC<1μg/mL)与白念珠菌(MIC<1μg/mL)的活性,并且在系统性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小鼠模型中,口服 CAmB 可以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和组织的真菌负荷(Santangelo et al.2000; Delmas et al. 2002)。目前一项评估 200mg和 400mg 剂量的 CAmB 与单剂量 150mg 的氟康唑治疗中度至重度 VVC 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的多中心随机研究已经完成,治疗期间没有SAE 发生,400mg 剂量 CAmB 的临床治愈率为单剂量 150mg 剂量氟康唑的 73%(ClinicalTrials. gov  NCT 02971007)。
3.  影响细胞代谢的抗侵袭性真菌感染 药物
F901318(F2G Ltd.)是一类抗真菌感染新药(图 4),通过选择性抑制真菌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嘧啶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能够催化二氢乳清酸转化为乳清酸)发挥抗真菌作用(Oliver et al. 2016)。尽管哺乳动物体内也存在 DHODH,但由于与真菌的同源性较低,F901318在体外对烟曲霉 DHODH 的抑制作用超过对人体DHODH 的 2 200 倍以上(IC50>100μmol/L)(Oliver et al. 2016)。
体外研究表明,F901318 对丝状和双相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包括曲霉菌(烟曲霉的 MIC90为 0.125μg/mL(Buil et al. 2017),唑类抗性曲霉菌株、青霉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肤芽孢杆菌、镰刀菌属和多育赛多孢,但对念珠菌和毛霉等未检测到体外活性(Oliver et al.2016)。体内研究表明,在侵袭性曲霉病的小鼠模型中,F901318 治疗组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和泊沙康唑治疗组相比,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存活率(Wiederhold et al. 2017)。一项评估输注持续时间对健康志愿者中 F901318 的耐受性和重复剂量药代动力学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F901318 输注持续时间可以安全地减少到 1h 而不显著增加峰浓度并且仍然达到临床功效的目标阈浓度,治疗期间发生的治疗突发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强度,且无 SAE(Kennedy et al. 2017)。



4. 生物制剂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侵袭性真菌发生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有效的疫苗或者抗体是抗真菌领域重要且高效的方法之一(Morrison 2015;Nami et al. 2019)。

4.1 NDV-3
白念珠菌细胞表面凝集素样序列(Als)基因家族包括 8 个具有共同结构组织的基因,其中Als3 的表达与胚管和菌丝的形成有关(Hoyer et al. 1998)。Als3 蛋白使钙粘蛋白家族的宿主蛋白粘附到宿主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Phan et al.2007),因此可以通过直接抑制它来清除白念珠菌与上皮细胞的结合。
Als3蛋白疫苗(NDV-3)(NovaDigm Therapeutics,Inc)是一种基于 Als3 蛋白 N 端重组片段的疫苗,其通过刺激宿主产生抗 Als3 蛋白 N 端抗体增强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以杀死白念珠菌(Ibrahim et al. 2013)。BALB/c 小鼠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接种 NDV-3 疫苗,与单独接种佐剂作为对照相比,小鼠血清中抗 Als3 蛋白抗体滴度显著升高(P<0.000 1)(Ibrahim et al. 2013)。体内活性研究表明,在白念珠菌感染的小鼠模型中,与单独接种佐剂的感染小鼠相比,接种 NDV-3疫苗的感染小鼠增加了 60%的存活率(Spellberg et al. 2006)。II 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NDV-3 疫苗对于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女性是安全且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并且在年龄<40岁的女性中将VVC的症状发作频率降低长达 12 个月(Edwards et al. 2018)。


4.2 Mycograb

热休克蛋白(Hsps)家族在白念珠菌中具有控制基本的生理活性或毒力的生物学功能,其中Hsp90 是白念珠菌中研究最深入的 Hsps 之一,并且许多研究表明破坏白念珠菌的 Hsp90 能够抑制真菌生长或逆转白念珠菌对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Gong et al. 2017)。
Mycograb(NeuTec Pharma plc)是一种针对白念珠菌 Hsp90 的人类重组抗体,其作为一类抗真菌感染新药旨在与目前最好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Bugli et al. 2013)。体外研究表明,Mycograb 显示出对最重要的念珠菌属的抗真菌活性,包括对白念珠菌的氟康唑敏感和氟康唑抗性菌株(MIC 为 128–256μg/mL),并且与 AmB 具有协同作用(分数抑制指数为0.09–0.31);此外,在系统性念珠菌病的小鼠模型中,单剂量 2mg/kg 的 Mycograb 与 AmB 组合减少了平均器官菌落数和阳性活检标本的数量(Matthews et al. 2003)。一项评估成人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 AmB 脂质剂型加 Mycograb 是否优于 AMB 脂质剂型加安慰剂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接受 Mycograb 治疗的患者清除感染的速度提高了两倍且念珠菌归因死亡率从 18%降至4%,但是 Mycograb 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7.4% vs. 2.9%)(Pachl et al. 2006)。然而,由于 Mycograb 存在异质性并导致一系列问题,人用药品委员会于 2007 年 3 月拒绝对其上市授权(Bugli et al. 2013),目前关于 Mycograb 的临床研究均已终止。5 总结与展望    相较于传统药物,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抗真菌感染新药具有独特优势。它们有的针对新的靶点,例如尼可霉素 Z 抑制几丁质合成酶,APX001抑制肌醇酰基转移酶 Gwt1 蛋白,F901318 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NDV-3 靶向白念珠菌 Als3蛋白,Mycograb 靶向白念珠菌 Hsp90 蛋白;有的针对已知靶点但具有新的治疗效果,例如SCY-078、CAmB 口服可利用,VT-1161 和 VT-1129通过改造药物结构对真菌 CYP51 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从而降低了毒性,CD101 通过改造药物结构延长半衰期。这些抗真菌药物上市后对于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近年来我国真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自本世纪初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上市后至今,国内外尚未有新作用靶点的药物上市,临床上可选的药物种类少,不能满足需求。我们期待更多基于宿主-真菌二者相互作用过程的抗真菌感染药物的上市,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新型抗真菌药物会陆续登上抗感染的舞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18 05: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