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3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珍惜生命 预防高血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8-11 11: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高血压病是一种因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动脉压力升高的慢性疾病,它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全身血管造成长期超极限的额外压力,导致血管脆性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的破裂、堵塞,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眼底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由高血压病引起,可以说高血压病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黏、高血脂等病症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导致脏器功能的丧失,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11:05: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据统计,有高血压的中风病人比没有高血压的病人多7—10倍。对老年中风来讲,可以这么说,高血压是原因,中风是后果,血压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绷紧”,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膜中,这些都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动脉内膜受到损伤,形成动脉硬化、动脉变硬、变脆、管腔变窄。而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本身就比身体其他部位动脉的外膜和中层要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就有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如果病人血压突然下降,就会发生脑血栓。如果有了高血压不治疗或者断断续续地治疗,血压总是波动,导致血压没有好好控制,都容易引起中风。所以防治高血压病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
我们还要提醒患髙血压的朋友,降压药不要在临睡前服。据一项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血压正常的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压也会自然下降,特别是在入睡后两小时的时候,血压下降最为明显。而病人服用降压药后,大多是在两个小时后药效发作,起到降压的作用。生活中,有许多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喜欢在临睡前服用降血压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而这两小时是药物高效期和人体安静状态时血压自然下降的交汇点,药效和人体自然调节发挥了双重作用,从而引起病人的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明显供血不足、脑血流量减少和血液循环速度减慢的现象,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附着在血管内膜上,凝集成栓子,如果脑血管某一支被阻塞,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即脑血栓形成,严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许多人只认为髙血压可引起致命性的脑血管疾病,而忽视了血压波动、血压过低的危害,这种认识误导了许多人。据一项研究资料表明,有50%的脑血管疾病恰恰是因为血压波动、血压过低而致命的。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在临睡前服用降血压药,每天末次服药时间应安排在睡前四五个小时为宜,以错开药效与人睡后血压下降的时间,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11:0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以往治疗髙血压是以西药为主,如利尿剂、P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等,这些药物只能单纯地降低血压,不能有效地改善血液的品质,修复血管的损伤以及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器官组织的功能。更为严重的是机体在代谢这些降压药物的过程中,还将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这些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机体多功能的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患者一方面不得不终生服药,一方面不得不受着降压药物对身体造成的潜移默化的损害,而一旦停药,血压还会上升,各种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这就使我们感到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意义了。包括物理疗法,如生物医学的电磁疗法如“百利”脚炉治疗仪:没有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方便、疗效可靠,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疗法被国际上权威机构认证和推荐,如美国的FDA认证等等。这一疗法,能降脂、溶栓、减少小动脉痉挛,减少周围血管阻力,而且可调节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能平稳降压,而且能双向调节血压。这一物理疗法,值得高血压患者首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10 06: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