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7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3-31 11:0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阶段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严重者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国内外报道NEC的发病率占活产婴的1‰-3‰,占NICU患儿的2%-5%,比任何消化道畸形发病率均高[1]。

    目前多认为NEC是由早产、感染及其炎症反应、缺氧缺血、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所有因素都是通过影响肠黏膜血液供应,令黏膜局部缺血,致使肠道蠕动减弱,食物在肠腔内积聚,影响肠道功能并导致细菌繁殖[2]。

    NEC的基本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使用、对症治疗、拔除脐血管置管、监测(生命体征、腹围、出入液量、胃肠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生化、脓毒症指标等)、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与微生态制剂研究的进展,益生菌逐渐被纳入NEC的防治方案中。

    导致NEC的可能因素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重症监护的新生儿肠道内菌群定植延迟,肠道内细菌种类缺乏,尤其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缺乏,使肠道菌群的定植模式易于改变,从而使NEC发病率增加。

    另外,感染是导致NE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细菌在NEC发病中的作用包括两方面:肠道致病菌定植后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作用导致氢气形成;同时,由于粘膜完整性破坏,细菌“易位”到局部淋巴结并激活局部巨噬细胞。研究证实,一旦细菌移位或出现毒素吸收,内源性炎症介质产生即可能在NEC发病中起关键性作用[3]。所以,肠道菌群的稳态对NEC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治NEC的相关尝试

    口服益生菌可抑制肠内致病菌的过度繁殖,使异常的肠通透性、失衡的肠微生态系统恢复正常。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可通过减少肠道致病菌、减少内毒素生成、降低肠上皮细胞磷脂酶A2表达及减轻细菌移位等作用来减少NEC发生[4]。

    哥伦比亚波哥大西蒙波利医院NICU住院治疗1237例新生儿给予每日口服嗜酸乳杆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观察其临床预后,并与前1年在同一NICU住院治疗而未补充益生菌的1282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共有85例新生儿发生NEC,35例NEC患儿死亡;实验组只有34例发生NEC,14例NEC患儿死亡[3]。

    针对使用益生菌是否会增加全身脓毒症风险,国内外学者近年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可降低发生NEC的风险,可降低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风险,而对NEC引起的脓毒症或死亡的风险无影响。一篇包含10项RCT(2117例早产儿)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益生菌可显著降低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所有研究均未见口服益生菌导致相应菌株全身感染的发生[4]。

    由于NEC患儿主要缺乏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所以选择含有该两种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如培菲康散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

    对于新生儿,给药时主要以散剂等便于吞咽的剂型为主,同时要注意微生态制剂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制剂失活或烫伤。另外,对同时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微生态制剂应于抗生素使用间隙给予。

    参考文献
    [1] 李函,乔立兴,黄莉等.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1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8):622-623,636.
    [2] 林广,Lily Kao.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0):632-634.
    [3] 宋朝敏,王红,吴斌等.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6):479-480.
    [4] 崔其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的矛盾与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84-86.(来源:品牌推广)

沙发
发表于 2015-3-31 16:12: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宝宝的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3-31 16:2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这个 品牌 值得推广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17 16: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