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楼主: xing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中华本草》

  [复制链接]
871
发表于 2015-3-25 16:4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臭李皮
【拼音名】 Chòu Lǐ Pí
【别名】 鼠李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达乌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
采收和储藏:夏末采收,晒干。
【原形态】 达乌里鼠李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小枝粗壮,近对生,褐色或红褐色,顶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于分叉处具短针刺。叶对生于长枝上,或丛生于短枝上;叶柄长1.5-4cm;叶片纸质,卵圆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2-6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齿端常有红色腺体,上面无毛,亮绿色,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雌花1-3个生于叶腋或数个至20个簇生于短枝端,有退化雄蕊;花萼4裂,裂片狭卵形,锐尖;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浅裂或半裂;雄花的雄蕊4,并有不育的雌蕊。核果球形,熟时黑色,直径5-7mm,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长1-1.2cm。种子卵圆形,黄褐色,背侧有狭纵沟。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灌丛或林缘和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mm。表面粗糙,呈灰黑色,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向延长的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表面呈红棕色。内表面色较暗,有类白色纵纹理(纤维束)。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 树皮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脱氧鼠李素(deoxyrhamne-tin),鼠李素(rhamn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甲基异鼠李素(methyl isorhamnetin)等。
【药理作用】 鼠李树皮水浸膏对小鼠有泻下作用。
【性味】 苦;微寒;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主风湿热痹;热毒疮痈;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2
发表于 2015-3-25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川木通
【出处】 出自《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拼音名】 Chuān Mù Tōnɡ
【英文名】 Aremond Clematis Stem, Armand Clematis Stem, Stem of Aremond Clematis, Stem of Armand Clematis
【别名】 淮木通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绣球藤、小木通等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lematis montana Buch.-Ham.ex DC.2.Clematis armandii Franch.[C.armandii Franch.var.biondiana(Pehd.;C.biondiana Pavo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 1.绣球藤,木质藤本,长达8m。茎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短柔毛,后脱落变无毛;老茎外皮剥落。叶对生,或数叶与花簇生;叶柄长5-6cm;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2-7cm,宽1-5cm,先端急尖或渐尖,3浅裂,边缘有锯齿,两面疏生短柔毛。两性花,1-6朵与叶簇生,直径3-5cm;萼片4,开展,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1.5-2.5cm,宽0.8-1.5cm,外面疏生短柔毛,内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1cm,无毛;心皮多数。瘦果扁,卵形或印圆形,长4-6mm,无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约2.2cm。花期4-6月,果期7-9月。
2.小木通,木质藤本,长达6m。茎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有白色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叶对生;叶柄长5-7.5cm;三出复叶,小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披针形,长4-16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图形或浅心形,全缘,两面无毛。聚伞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胶生;腋生花序基部有宿存芽鳞片,长0.8-3.5cm;花序下部苞片近长圆形,常3浅裂,上部苞片较小,披针形或钻形,花两性,直径3-4cm;萼片4-7,开展,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3-2cm,外面边缘有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花药长圆形;心皮多数。瘦果扁,椭圆形,长3mm疏生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5cm。花期3-4月,果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山坡、山谷灌木林中、林边或沟旁。
2.生于海拔100-2400m的山坡、山谷水沟分、林边或灌木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江西、福建北部、台湾、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
2.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福建西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
【性状】 1.性状鉴别 (1)绣球藤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3cm,表面黄绿色至暗紫红色,具纵沟及核脊,近无毛,有的外皮呈纵向撕裂;节部膨大,有叶痕及枝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有放射状纹理及导管孔,髓部黄白色或黄绿色,有空隙。
气微,味微苦。
(2)小木通 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一般为0.5-2.5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的扭曲,有细纵棱,棱粗细均匀。粗皮呈长条样层层纵向撕裂。节膨大,有2个对生的枝痕。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薄,黄棕色;木部占大部分,浅黄色,车轮纹明显,有的有裂隙,导管孔大小不一,散在;髓部小,黄白色,有的为空洞。
气微,味淡。
以条粗,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1)绣球藤落皮层和木柱层多已除去,有的残存。韧皮纤维束与射线厚壁细胞相连接构成厚壁组织环带,通常为二层,同心排列,每条环带有1-3层细胞;射线厚壁细胞向内延伸,使整个厚壁组织环带呈波浪形,有时其各部不连接,两条环带间有切向排列的纤维和颓废的筛管群。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占绝大部分,除射线细胞外,壁均木化。年轮明显,春材导管大型,环状排列,秋材主为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初生射线约12条,次生射线少而短。髓部较小,细胞壁木化。
(2)小木通 韧皮部有两条波浪状弯曲的厚壁组织环带与韧皮薄壁组织相间排列,环带的峰部为纤维束,谷部为厚壁细胞,处于射线部位;峰部的内侧有一条切向的韧皮纤维束带与峰的两端相连接而形成一个弓形框状,每一维管束中约有两个弓形框,径向排列,射线处厚壁细胞径向延长。木质部年轮不明显,导管散在。
【化学成份】 绣球藤叶含以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为甙元的绣球藤皂甙(clemontanoside)A、B,还含无羁萜(friede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正二十五烷(n-pentaccosane),正二十八醇(n-octacosanol)。
另有报道绣球藤还含有以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为甙元的六糖皂甙及三糖皂甙。
【药理作用】 1.禁食15h后,分别ig不同药物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4ml/100g,川木通为2g/100g,双氢克尿噻为25mg/100g。并压迫下腹,使膀胱内余尿撒尽后,置于代谢笼内收集24小时尿液,计算各组的平均排尿百分率。结果表明川木通有显着利尿作用,利尿效果与双氢克尿噻相似,但彼此之间利尿作用无显着性差异。
2川木通水提醇沉剂对麻醉兔利尿作用和对尿中钾、钠、氯离子排泄作用的影响 取1.8-2.5kg的健康兔4只(雌雄兼有),以30%乌拉坦2.5-3ml/kg,iv麻醉。由耳缘静脉恒速滴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由膀胱插管收集尿液,待尿液基本稳定后给药。按拉丁方设计分为白木通、关木通、川木通和对照4组。在同一兔上分别给予3种药物和蒸馏水,按拉丁方设计给药。剂量为1g/kg,对照组给同体积蒸馏水,记录给药后1小时的尿量。川木通、白木通和关木通的水提醇沉剂iv给药对家兔有显着利尿作用,三者之间无显着差异。对收集的尿液,经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火焰光度计测定钾、钠离子含量,用银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川木通在增加尿量的同时,钾、钠、氯的排出也有显着增加。
3.川木通灰分对尿量的影响 取生药灰分给大鼠ig后,排尿量与对照组相似,可以排除川木通本身所含电解质引起利尿的作用。
【毒性】 1.急性毒性试验11.LD50测定:选用18-22g小鼠(雌雄兼有),ip,记录72h内的小鼠死亡率,按改良寇氏法测定LD50。结果川木通为25.95±2.89g/kg。
1.2死亡率测定:将药物的0%、100%死亡率组数据,换算为成人口服量(按小鼠为人的100倍、口服量为ip量的2倍换算。人体重以50kg计算)。结果发现引起小鼠100%死亡的剂量,成人口服量川木通为40g/50kg。因此,临床中毒病人服用的剂量为60g以上,超过了引起100%死亡率的剂量。O%死亡率是换算的成人量川木通为20g/50kg。
2.亚急性毒性试验:取55-100g的健康大鼠40只,均分为川木通和对照组。按小鼠ipLD50的1/2量给药(相当poLD50的1/4量)。川木通为12.98g/kg,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ig20d。每天观察外在行为表现,给药前、中途及处死前称体重1次,停药次日全部断头取血,查血小板、白细胞、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取心、肝、肾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般情况:动物行为、对外界刺激反应、皮毛、粪尿均无明显变化。体重各组均有增加。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在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改变。心、肝、肾病理组织学检查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改变。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1小时,加热3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0.5ml,置小瓷皿中,蒸干,残渣加2%磷钼酸溶液2滴溶解,加浓氨试液1滴,显蓝色。
【性味】 味淡;微苦;性寒
【归经】 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主湿热癃闭;水肿;淋证;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湿热痹痛;关节不利;妇人闭经;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注意】 气弱津伤,精滑遗尿,小便过多及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小木通利小便。2.《四川中药志》:利水,清热,通血脉。治肾脏病水肿,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湿热癃闭,淋病,妇女经闭及乳闭。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3
发表于 2015-3-25 16:46: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臭蒿
【拼音名】 Chòu Hāo
【别名】 牛尾蒿、海定蒿
【来源】 药材基源: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Saussurea edulis Franch.;p Vladimiria Edulis (Franch.) Ling]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全草,阴干。
【原形态】 臭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植株有浓烈臭味。根单一,垂直。茎直立,单生,稍粗壮,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稍带紫红色。叶互生;有短叶柄或几无柄;茎下部与中产叶片长椭圆形,长6-12cm,宽2-4cm,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裂片长圆形,有锯齿,基部稍平展,半抱茎;上部叶与苞片叶渐小,一回栉齿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壮大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mm,于茎顶或分枝端排成必穗状花序,并再组成密集或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宽椭圆形,背面无毛或有腺毛,边缘宽膜质,紫褐色或深褐色;花序凸起,半球形;雌花3-8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两性花15-30朵,花冠管状,檐部紫红色,外面有腺点。瘦果长圆状倒卵形,纵纹稍明显。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湖边草地、河谷、沙滩、田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1-5cm,直径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绿黄色至浅黄棕色,具多条纵棱有残叶柄和花序的枝。叶卷曲皱缩,暗绿色至棕绿色,完整的叶为二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序半球状,直径3-4mm,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层,外层呈船形,膜质较宽,边缘褐色;花小,管状,紫质较宽,边缘褐色;花小,管状,紫红色或浅黄棕色。瘦果长圆形,长约1mm,棕褐色。体轻,质软。气特异,味苦,辣,微有清凉感。以色暗绿、叶多、花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圆形或圆多角形,有10多个棱脊。表皮细胞1层皮细胞1层,扁平长方形、方形,或不规则形,排列整齐,切向延长,外侧和内侧细胞壁较厚,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由6-10多层江壁细胞组成,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则形,切向延长,在纵棱处厚角组织发达。内皮层明显,为1列类长方形、多边形或方形的细胞,切向延长,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纤维束发达,呈半圆形或帽关,断续排列成环,每束由100多至200多个纤维组成,木化,纤维有的胞腔小,有的胞腔稍大。维管束外韧型,24-40(-43)多个,断续排列成环,在棱脊内方多维管束稍大,韧皮部狭窄,韧皮薄壁细胞开状不规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径几排列成数行至10数行,木化。木射线由1-2列薄壁细胞组成,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髓细胞类圆形,微木化,有的髓细胞可见多数壁孔,近中心髓细胞的壁较薄。中心髓腔较大,较嫩的茎中心髓空小或无。
粉末特征:黄褐色。中柱鞘纤维多见,常为成束的断节,有两种,壁稍薄者,平面末端渐尖或稍钝圆,长327-1460m,直径15-25μm。另一种纤维壁厚,偶见,长10-844μm,直径3-9μm。花粉粒较多见,圆球形或近于形,极面观三裂圆形,直径26-28μm,萌发孔3,萌发沟3,外壁稍厚,表面有点状纹理,不明显,膜孔有的呈沫状突起。导管较多。主为肯绷纹孔,赤有梯纹,螺纹,直径8-28μm。茎表皮细胞表观呈长方形或长纹锤形,细胞中可见颗粒状物质,有的表皮细胞有气孔,为不定式苞片组织碎片,易见,淡黄色或淡紫红色,表皮细胞表观类长方形、长纹锤形或长状三角形。花瓣裂片表皮细胞少见,呈纺锤形、类方状多角形,壁明显增厚。腺毛较少见,主要存在于总苞先端,花瓣基部及叶上,总苞及叶上的腺毛多无明显的柄,头由2-4(-6)-8个细胞组成,腺头直径28-50μm,花瓣基部上的腺柄明显可见,2-6个细胞组成,排在两列。非遥毛,偶见,为本字毛。存在于叶下表皮,单细胞头柄为5-6个细胞组成,渐近基部细胞渐小,常存在于叶及苞片中,叶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消肿毒。主湿热黄疸;胆囊炎;痈肿毒疮;湿疹疥瘌;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4
发表于 2015-3-25 16:5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川谷根
【出处】 1.川谷之名,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川谷生汜水县田野中。苗高三四尺,叶似初生薥秫叶微小,叶间丛开小黄白花,结子似草珠儿微小,味甘。”2.《纲目》在薏苡条云:“一种圆而壳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米感)也。但可穿做念经数珠,故人亦呼为念珠云。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糺结而味甘也。”综上所述,并核其附图,与今禾本科植物川谷相符。
【拼音名】 Chuān Gǔ Gēn
【别名】 必提珠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川谷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ix lacryma-jobi L.var.monilifer Wat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和根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 川谷 多年生草本,高1-1.5m。须根较粗,黄白色,径约3mm。秆粗壮,直立丛生,多分枝,基部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片条形至披针形,长10-40cm,宽1-4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中脉粗厚而明显,两面秃净,边缘粗糙;叶鞘光滑,鞘口无毛;叶舌质硬,长约lmm。总状花序1至数枝,由上部叶鞘内抽出,长3-8cm;雄小穗覆瓦状排列于穗轴之每节上,成上举或点垂的总状花序;雌小蕊包藏于骨质总苞内;总苞卵形或近球形,长8-10mm,宽6-8mm,成熟时光亮而坚硬,近白色、灰色或蓝紫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或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2-[2,4-二羟基-7-甲氧基-1,4(2H)-苯并恶嗪-3(4H)-酮]β-D-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 甘;淡;微寒
【归经】 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止血;消积杀虫。主热淋;血淋;膏淋;崩漏;白带;水肿;湿热黄疸;食积腹胀;蛔虫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5
发表于 2015-3-25 16:51: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臭节草根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Chòu Jié Cǎo Gēn
【英文名】 Root of White Chinaur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岩椒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B.albiflora (Hook.)Reichb.ex Heyn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泥沙,鲜用。
【原形态】 臭节草,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棕黄色。茎直立,圆柱形,高50-80cm,紫红色,光滑无毛,基部略木质化,嫩枝灰绿色,常中空。叶互生,2或3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大小不等,长1-2.5cm,宽0.7-1.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纸质,秃净,有透明的小腺点。聚伞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枝基部有小叶;萼4裂,长1-1.5mm,先端钝或略圆,中部以下合生,有小腺点;花瓣4,白色,分离,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有透明的小腺点;雄蕊8,花丝丝状,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花药长圆形,黄色,纵裂,2室;子房1,心皮4,基部分离,具子房柄,果熟时,子房柄伸长,花柱4,上部联合,基部分离,柱头略膨大。蒴果,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种子数粒,肾形,黑褐色。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根中含生物碱芸香吖啶酮(rutacridone),1-羟基-9(10H)-吖啶酮[1-hydroxy-9(10H)-acridineon],芸香吖啶酮环氧化物(rutacridone epoxide),香豆精类5,8-二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香豆精(racemosin),芸香呋喃香豆醇乙酸酯(rutamarin)。根还含萜类化合物双环大牻牛儿烯(bicyclogermacrene),双环榄香烯(bicycloelemene),青枝烯(geijerene),二甲基环癸三烯(pregeijerene)和δ-榄香烯(δ-elemene),3-(1,1-二甲基烯丙基)花椒内酯[3-(1,1-dimethylallyl)-xanthyletin]。又含色烯化合物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7-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6, 7-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6,7-di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
【性味】 苦;性微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汗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发表于 2015-3-25 16:51: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臭节草根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Chòu Jié Cǎo Gēn
【英文名】 Root of White Chinaur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岩椒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B.albiflora (Hook.)Reichb.ex Heyn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泥沙,鲜用。
【原形态】 臭节草,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棕黄色。茎直立,圆柱形,高50-80cm,紫红色,光滑无毛,基部略木质化,嫩枝灰绿色,常中空。叶互生,2或3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大小不等,长1-2.5cm,宽0.7-1.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纸质,秃净,有透明的小腺点。聚伞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枝基部有小叶;萼4裂,长1-1.5mm,先端钝或略圆,中部以下合生,有小腺点;花瓣4,白色,分离,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有透明的小腺点;雄蕊8,花丝丝状,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花药长圆形,黄色,纵裂,2室;子房1,心皮4,基部分离,具子房柄,果熟时,子房柄伸长,花柱4,上部联合,基部分离,柱头略膨大。蒴果,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种子数粒,肾形,黑褐色。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根中含生物碱芸香吖啶酮(rutacridone),1-羟基-9(10H)-吖啶酮[1-hydroxy-9(10H)-acridineon],芸香吖啶酮环氧化物(rutacridone epoxide),香豆精类5,8-二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香豆精(racemosin),芸香呋喃香豆醇乙酸酯(rutamarin)。根还含萜类化合物双环大牻牛儿烯(bicyclogermacrene),双环榄香烯(bicycloelemene),青枝烯(geijerene),二甲基环癸三烯(pregeijerene)和δ-榄香烯(δ-elemene),3-(1,1-二甲基烯丙基)花椒内酯[3-(1,1-dimethylallyl)-xanthyletin]。又含色烯化合物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7-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6, 7-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6,7-di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
【性味】 苦;性微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汗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发表于 2015-3-25 16:5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臭节草根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Chòu Jié Cǎo Gēn
【英文名】 Root of White Chinaur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岩椒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B.albiflora (Hook.)Reichb.ex Heyn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泥沙,鲜用。
【原形态】 臭节草,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棕黄色。茎直立,圆柱形,高50-80cm,紫红色,光滑无毛,基部略木质化,嫩枝灰绿色,常中空。叶互生,2或3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大小不等,长1-2.5cm,宽0.7-1.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纸质,秃净,有透明的小腺点。聚伞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枝基部有小叶;萼4裂,长1-1.5mm,先端钝或略圆,中部以下合生,有小腺点;花瓣4,白色,分离,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有透明的小腺点;雄蕊8,花丝丝状,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花药长圆形,黄色,纵裂,2室;子房1,心皮4,基部分离,具子房柄,果熟时,子房柄伸长,花柱4,上部联合,基部分离,柱头略膨大。蒴果,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种子数粒,肾形,黑褐色。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根中含生物碱芸香吖啶酮(rutacridone),1-羟基-9(10H)-吖啶酮[1-hydroxy-9(10H)-acridineon],芸香吖啶酮环氧化物(rutacridone epoxide),香豆精类5,8-二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香豆精(racemosin),芸香呋喃香豆醇乙酸酯(rutamarin)。根还含萜类化合物双环大牻牛儿烯(bicyclogermacrene),双环榄香烯(bicycloelemene),青枝烯(geijerene),二甲基环癸三烯(pregeijerene)和δ-榄香烯(δ-elemene),3-(1,1-二甲基烯丙基)花椒内酯[3-(1,1-dimethylallyl)-xanthyletin]。又含色烯化合物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7-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6, 7-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6,7-di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
【性味】 苦;性微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汗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发表于 2015-3-25 16:5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川木香
【出处】 据《晶珠本草》记载:川木香清培根热。同园植藏木香除种类区别外,叶茎亦比藏木香小,根单一,白色,很坚硬,状如蝇子草根,味很辛辣。《如意宝树》中记载:布嘎莫拉能使干瘦者肥胖。《比喻螺眼》中记载:布嘎莫拉状如蝇子草根。让钧多吉说:“川木香治肋痛。”据考,本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拼音名】 Chuān Mù Xiānɡ
【英文名】 Common vladimiria root
【别名】 木香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木香及灰毛川木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p;p,oaea spi;oeo (Framcj.) Shih [Jurinea souliei Franch.;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2.dolomiaea souliei (Franch.) Shih var.mirabilis (Anth.) Shih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切段,晒干。
【原形态】 1.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外皮褐色,少有分枝。几无茎。叶基生,叶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长8-20cm,被白色茸毛;叶片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30cm,宽8-20cm,羽状中裂或浅裂,少有不分裂,裂片5-7对,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基部有小裂片,两面被糙估毛,下面疏生蛛丝毛和遥点。头状花序6-8密集;总苞宽钟形,直径6cm,总苞片6层,全部苞片质地坚硬,先端尾状渐尖成针刺状,边缘有稀疏的缘毛;花筒状,花冠紫色,长35-40mm,檐部长1cm,5裂,花冠裂片长6mm,细管部长3cm;雄蕊5,花药箭形,先端有长尾,子房下位。瘦果圆柱形,有宿厚冠毛;冠毛刚毛状,向上渐细,淡棕黄色,外层向下皱曲反折包围并紧贴瘦果,内层直立。花果期7-10月。
2.灰毛川木香 本种与正种主要区别是:叶下面灰白色,被薄蛛丝状毛或绵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700-3800m的高山草地。
2.生于海拔3500-4200m的高山山脊或阳坡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西藏。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成纵槽状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脉纹,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特,习称“油头”或“糊头”。体较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有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榈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残存。韧皮部有黄色木化的纤维束,与筛管相间排列,纤维束旁有石细胞,略呈成数环层状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纤维束与导管群交互排列,灶伴有石细胞导管成束,呈多分歧状。韧皮射线、木射线及髓部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油室。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粉末特征:川木香粉末黄色或黄棕色。①菊糖多见。②纤维黄色或近无色,长梭形或长条形,末端斜尖、平截或长尖,直径14-37μm,壁厚5-17μm,木化,孔沟明显,纹孔裂缝状或人字形、十字形。③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3-142μm,有的导管分子较短,长仅36μm。④石细胞少数,长方形,长47-127μm,直径25-40μ,壁厚5-9μm,纹孔及孔沟明显。此外,可见木栓细胞、油室碎片等。
【化学成份】 从川木香根中分得挥发油(volatile oil),得率为0.8%,用GC/MS鉴定了其中26个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根中含倍半萜内酯(sesquiterpene lactones):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 [ guaia-4(15),10(14),11(13)-triene-12,6α-olide],3β-乙酰氧基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3β-acetoxyguaia-4(15),10(14),11(13)-trien-12,6α-olide],3β-羟基-11βH-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3β-hydroxy-11βH-guaia-4(15),10(14)-diene-l2,6α-olide],3β-乙酰氧基-11βH-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3β-acetoxy-11βH-guaia-4(15),10(14)-diene-12,6α-olide], 10α,14-环氧-llβH-愈创木-4(15)烯-12,6α-内酯[ 10α,14-epoxy-11βH-guaia-4(15)-ene-12,6α,olide],3β-羟基-10α,14-环氧-4β,11βH-愈创木-12,6α-内酯(3β-hydroxy-10α,14-epoxy-4β,11βH-guaiau-12,6α-olide),10β,14-二羟基-11βH-一愈创木一4(15)-烯-12,6α-内酯[10β,14-dihydroxy-llβH-guaia-4(15)-ene-12,6α-olide],3β,11β-二羟基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 3β,11β-dihdroxyguaia-4(15),10(14)-diene-12,6α-otide],11αH-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llαH-guαia-4(15),10(14)-diene-12,6α-olide],3β-羟基-11αH-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3β-hydroxy-11αH-guaia-4(15),10(14)-diene-12,6α-olidJ,10β,14-二羟基-llαH-愈创木-4(15)-烯-12,6α-内酯[10β,14-dihydroxy-llαH-guaia-4(15)-ene-12,6α-olide〕,1β,2α-羟基-11βH-桉叶-4(15)烯-12,6α-内酯[1β,2α-dihydroxy-11βH-eu-desm-4(15)-ene-12,6α-olide], 1β,4α-二羟基-11βH-桉叶烷-12, 6-内酯(1β,4α-dihydroxy-11βH-eudesman-12,6α-olide),15-乙酰氧基-11βH-大牻牛儿-1(10)E,4E-二烯-12,6α-内酯[15-acetoxy-llβH-germacra-l(10)E,4E-diene-12,6α-olide],lβ-羟基桉叶-4(15),11(13)二烯-12,6α-内酯[lβ-hydroxyeudesm-4(15),11(13)-diene-12,6α-olide],4α-羟基-11βH-桉叶烷-12,6α-内酯(4α-hydroxy-11βH-eudesman-12,6α-olide),11βH-大牻牛儿-l(10)E,4E二烯-12,6α内酯[11βH-germacra-l(10)E,4E-diene-12,6α-olide],15-羟基-11βH-大牻牛儿-l(10)E,4E-二烯-12,6α-内酯[15-hydroxy-llβH-germacra-1(10)E,4E-diene-12,6α-olide〕,15-乙酰氧基大牻牛儿-l(10)E,4E,11(13)-三烯-12,6α-内酯[ 15-acetoxygermacra-1(10)E,4E,11(13)-triene-12,6α-olide〕,大牻牛儿-1(10)E,4E,11(13)-三烯-12,6α-内酯[germacra-1( 10)E,4E,11(13)-triene-12,6α-olide],大牻牛儿-1(10)E,4E,11(B)-三烯-12,6α-内酯[germacra-1(10)E,4E,11(B)-triene-12,6α-olide],川木香醇(vladinol)A-F。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挥发油加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呈橙红色反应(内酯反应)。
【炮制】 1.川木香:取药材,除去杂质及""油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煨川木香:取净川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3.饮片性状:川木香为厚片状,余参见""药材鉴别""。煨川木香形如川木香,色深,质脆。 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肝;胃;磊肠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脘腹胀痛;呕吐;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g,宜后下;研末,0.5-0.9.
【制剂】 散剂。
【附方】 方一:六味木香散:川木香8g,余甘子5g,石榴子、西伯利亚紫堇各3g,小豆蔻、荜茇各2g,另加白糖适量。共研细粉。主治培根木布症、急腹症、胃脘刺痛及呕吐嗳气等。
方二:十三味狮鬣散:川木香8g,余甘子、石榴子、五脉绿绒蒿、矮紫堇、西伯利亚紫堇、胡兀鹫粪、信筒子、唐古特青兰各3g,荜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g。共研细粉。主治培根木保症、血病、胆病、胃病、食积等。
方三:黑草乌、诃子各37.5g,川木香10g,水菖蒲6g,麝香3g。共研细粉。主治虫病、疠病刺痛、白喉、炭疽、黄水病及麻风病。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发表于 2015-3-25 16:5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中华本草》:臭黄荆
【拼音名】 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 斑鹊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臭黄荆,灌木,植株高1-3m。多分枝,细弱,幼时有短柔毛,老时无毛。单叶对生;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1-3cm,基部楔形,全缘或中部有3-5钝齿,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紫红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呈圆锥花序状,被柔毛,长3.5-6cm,宽2-3cm;花萼杯状,长约2mm,5浅裂,裂片长约1mm,圆形或三角形;花冠黄色,长3-5mm,两面均被茸毛和黄色腺点,先端4裂,略呈二唇形,上唇1裂片宽,先端截平或微凹,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雄蕊4,2枚稍长;子房无毛,上部有黄色腺点。核果倒卵球形,长2.5-5mm,宽2.5-4mm。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 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止痒。主风热头痛;风疹篷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水煎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0
发表于 2015-3-25 16:52: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川桂皮
【拼音名】 Chuān Guì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
采收和储藏:一般栽培15-20年,胸径达12-15cm时,在5-6月采剥树皮,先剥取树干基部60cm长的皮后,把树砍倒,刮去粗皮再分段剥皮,每段皮长30-60cm,宽度不等,剥完后皮面向上,平铺地面,晒干即可。
【原形态】 银叶桂常绿乔木,高达16m。幼枝多少具棱脊。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1-1.5cm,无毛;叶片披针形,长6-11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被绢毛或短绒毛,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具1-2条支脉,侧脉外侧生少数不明显的支脉,横脉多数,均弧曲,不明显,革质。圆锥花序长4-9cm,被细短柔毛,具5-12朵花。花两性,长约5mm,白色,花梗长4-8mm,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5mm,花被裂片倒卵形,长约3.5mm,外轮宽约2mm,内轮稍狭,先端锐尖,花被内外两面密被绢状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略被柔毛或近无毛,第1、2轮雄蕊长约2.5mm,花药宽卵形与花丝近等长,先端钝,4室,内向瓣裂,花丝无腺体,第3轮雄蕊长约2.6mm,花药长圆柱卵形,与花丝近等长,4室,外向瓣裂,花丝中部有1对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心形,长约1.5mm,柄短被柔毛,位于最内一轮;子房卵球形,长约1mm,花柱长约2.3mm,柱头头状。果实卵球形,长约13mm,宽7-8mm,无毛;果托半球形,直径4-5mm,先端全缘,果梗纤细。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800m的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四川西部、云南东北部。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喜较温暖湿润气候。高山和平原都可栽种。以肥沃、深厚、湿润的粘壤土生长较好,可利用路边、沟边、屋旁、荒坡栽培。
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10-11月采收成熟果实,用稍湿润的细沙拌合贮藏。2-3月播种,按行距24cm开横沟,深约6cm,播幅9-12cm,条播,薄覆细土约3cm,盖草,出苗时揭去,遇干旱要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注意浅耕除草,做到土松草尽,追肥两次。至第2年春天雨季要移栽1次,促使多生细根,定植容易成活,培育两年,即可定植。定植宜在春天雨季进行,株距2-3m,树坑宽深各为30cm,幼苗挖取后,剪去过长的主根和部分枝叶,根系要舒展,幼苗人土深度,以较原来稍深为宜,最后淋水定根。
3.田间管理 栽后在封林前,每年春、秋两季要各松土除草1次,最好在每次松土后追肥1次,并砍除妨碍生长的杂树,防止人畜残踏,在封林后,即不需其他管理。
【性状】 1.性状鉴别 树皮板片状、槽状或卷筒状,厚2-6mm。外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斜皮孔,有的具灰白色地衣斑;内表面棕褐色,较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微显颗粒性。气微香,味辛、凉,嚼之起涎。
2.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壁厚,胞腔充满棕褐色物质。皮层较窄,壁明显增厚,具纹孔;内侧有木化厚壁细胞群和石细胞群断续相连的带,韧皮部散有纤维及石细胞;射线宽2-3列细胞,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组织有粘液细胞和油细胞。
【性味】 辛;甘;温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胃脘冷痛;痛经;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13 1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