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源性疾病及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1-4 10: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南岸区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DIDs): 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解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相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按病因分类:与剂量有关的药源性疾病,与剂量无关的药源性疾病。
  按病理分类:功能性药源性疾病,器质性药源性疾病。
  按受害器官分类: 如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循环系统药源性疾病、血液系统药源性疾病…等。此种分类较常用。
  年龄因素:婴、幼儿肝、肾功能较差、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弱,用药后容易出现药源性疾病,如新生儿灰婴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弱,氯霉素在体内蓄积所致。老年人肝、肾功能变弱、血浆蛋白降低也容易诱发药源性疾病。
  性别因素:一般说女性药源性疾病发生率比男性高;另外,女性病人在月经或妊娠期间,用泻药及有刺激性的药物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遗传因素:慢乙酰化者和快乙酰化者服用异烟肼的半衰期有显著差别,前者为2-4.5h,后者为45-110分。
  疾病因素:慢性肝病、肾病患者用药后容易出现药源性疾病。
  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可能对药源性疾病的出现有影响。如饮酒可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转化,可损伤肝功能,影响药物的代谢。
  过敏体质:过敏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使用极小量的药品就能导致致命性严重反应。
  药品的副作用: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药理作用,如阿托品治疗胃痛时,也显示其引起口干和散瞳的药理作用。
  药品本身的作用:如细胞毒性抗癌药,敌我不分除干扰肿瘤细胞外,也影响正常组织;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降压药引起的低血压。
  药品的毒性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第八对颅神经毒性可致听力减退,或永久性耳聋。
  药品的继发反应:是指药品的间接反应,如异烟肼治疗结核病,可导致维生素B6缺乏;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局部作用的减肥药奥利司他引起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药品的后遗反应:如安眠药用后,次晨的宿醉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停药后,病人的肾上腺功能不能立刻恢复,所以遇应激情况,仍需使用。
  药品的三致反应等。
  药剂学的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注射液混合,可产生沉淀,有时沉淀不明显,难免发生事故。例如:20%的SD注射液(pH为9.5到11)与10%的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混合,pH改变,可使SD析出结晶,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再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用50%乙醇作溶剂,当与其他注射液混合时,由于乙醇稀释,可析出不易查觉的沉淀,导致ADR。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1.影响吸收的相互作用:普鲁本辛可降低胃排空速度,灭吐灵可加速胃排空速度。当与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合用时,药物到达肠道时间因普鲁本辛而延缓,因灭吐灵而加速,影响药物的吸收。2.竞争代谢酶的相互作用: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西沙必利等与红霉素等CYP3A4抑制剂合用,可导致扭转性室率等严重反应。3.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例如氟西汀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能取代已经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华法令或洋地黄毒苷,两药同服,能导致游离华法令或洋地黄毒苷游离血浆浓度增高,超出安全范围,引起药源性疾病。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1. 改变受体或组织敏感性: 如利尿药可使心脏对强心苷敏感性增强,合用时易出现心律失常。2. 影响受体以外部位:如麻醉性镇痛药、乙醇、抗组胺等可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利尿药、麻醉药、中枢神经抑制药、和心得安等能加强降压药的疗效。
  药物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如胶囊中的色素常可引起固定性药疹。用二甘醇为溶剂的液体制剂,曾数次酿成严重事故,如1927年美国的磺胺酏事件、1996年海地的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事件。
  药物副产物、分解产物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丹麦发生非那西汀中毒死亡事件,是由于副产物对氯乙酰苯胺所致;阿司匹林引起的哮喘是副产物乙酰水杨酰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酐所致。阿司匹林的分解产物游离水杨酸,可引起腹痛。
  污染物及异物因素:美国曾发生人生长激素引起的CJD的事件:三名侏儒儿童用人生长激素,引起克雅病。血液制品引起艾兹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牛源性药品引起疯牛病的问题:明胶、神经节苷酯。大输液中的颗粒物可引起肺部肉牙肿。
  1.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胃出血、胃肠穿孔、大便潜血的药:非甾体抗炎药、速尿、利尿酸、甲苯磺丁尿、利血平、吡喹酮等。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硫酸亚铁、抗酸药、丙戊酸钠、抗癌药等。引起肠蠕动减慢或肠麻痹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阿托品、东莨菪碱、苯海索等等。引起腹泻或便秘的药:阿洛司琼、苯乙双胍、胍生、新斯的明等等。
  2.药源性肝病:引起肝功异常、中毒性肝炎、肝衰竭的药: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依曲康唑等)、灰黄霉素、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平、吡嗪酰胺)、他汀类降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沙坦类降压药、对乙酰氨基酚、乙醇、奎尼丁、甲基多巴、及曲格列酮等。
  3.药源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血尿、尿闭、疼痛的药:一些磺胺类药品(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导致肾损伤、肾衰竭、钠潴留的药: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托美丁、羟基保泰松、阿司匹林等)。引起急性肾衰的药: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新福林等)。引起肾损伤的药:酒石酸锑钾、白消胺、糖皮质激素、促皮质素、雄性激素(甲睾、丙睾)等。中草药关木通导致的肾衰。
  4.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a.引起再障的药品:氯霉素、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吲哚美辛、安乃近、氨基比林、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抗癌药(氮芥、环磷酰胺、白消胺、甲氨蝶呤、羟基脲);抗风湿药(金诺酚)。抗疟药(氯喹、甲氟喹等);抗惊厥药(苯妥英钠);抗甲状腺亢进药(甲基硫氧嘧啶等);及磺胺类药品(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
  b.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解热镇痛药(保泰松、甲灭酸、氟灭酸、吲哚美辛、非那西丁等);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6-16 11: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