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6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科研怎么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12-12 11:2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南岸区

为何虚假研究泛滥成灾,为何学术腐败甚嚣尘上,为何垃圾论文满天飞……科学曾经一度改变了世界,可如今它将如何改变自己?面对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各种怪现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近日撰文进行了剖析,指出验证的缺失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和尊重验证性研究,还科学研究一片净土。
一直以来,一个简单的思想支撑着科学的发展——“相信,但需要验证”。任何理论和研究结果都需要接受实验的验证和挑战。这一简单但强大的思想产生了海量的知识。
缺失的验证
现代科学自17世纪诞生以来,已经让这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将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但成功容易滋生自满。现代科学家们相信有余却验证不足——破坏了整个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现在的大学院所和研究机构里有太多的所谓发现都来自于拙劣的实验和牵强的分析。
生物技术风投资本家曾总结出一个经验:有半数研究成果无法证实,即便如此这也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去年Amgen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癌症研究领域,53篇有“有突破性进展”的论文中只有6篇能证实。此前,拜耳公司的一个团队发现,67篇重要论文中,能够得到证实的仅有四分之一。一位计算机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十分苦恼,因为他发现在他的研究领域中,竟然有四分之三的论文都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和套话。
沉重的现实
有缺陷的论文并不会直接将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但它们却挥霍了金钱和世界最杰出大脑的精力。阻碍进步的机会成本很难量化,但必定十分巨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大。
何以至此?原因之一是科学界的激烈竞争。在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科学虽然已经逐渐成形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它仍然是一种少数人从事的工作,那时科学家群体的数量只有区区几十万人。随后他们的人数逐渐增多,根据最新的估算,目前活跃的研究人员大约有600万到700万人。而这些科学家中不少人正在失去自我监督和品质控制的兴趣。
从环境的角度看,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在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要么发文要么灭亡”。该领域的就业竞争正在日渐白热化。2012年全职教授在美国的年均收入为13.5万美元,已超过了法官的收入。每年每个研究职务都有6名新毕业的博士竞争。如今,验证性的研究(重复他人的研究)对学者的职业生涯而言几乎毫无益处。但如果没有验证,可疑的结论便会在现实中产生误导。
与此同时,追名逐利的思想也鼓励了浮夸和结果上的挑肥拣瘦。为了维护自己的独占性,知名的学术期刊都故意提高了退稿率,一般情况下超过90%的稿件都会被退回。只有那些最吸引眼球的发现才最有机会得到发表。难怪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都知道有同事在粉饰自己的论文。比如,从论文中删除不利的数据或“根据感觉”得出结论。并且随着世界各地同题竞争的研究小组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就更为突出。
起先,只要稍加留心,真正诚实的研究与捏造数据的虚假研究就立等可辨;而如今,非得使出沙里淘金的功夫才行。如此一来,只要是能吸引眼球的“创新研究”,即便是饮酒、衰老或放纵儿童打游戏的论文也能占据期刊和报纸的头条。反之,类似于证明某一论文的结论无法实现的验证性文章却总吃“闭门羹”,刊发尚且不易,认可更无从谈起。有统计显示,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否定性结果”仅占总数的14%,而在1990年该数字为30%。
对现代科学而言,知道什么是错与知道什么是对同等重要。验证类文章的稀缺和难以发表意味着,研究人员要浪费金钱和时间去探索那些早已被其他科学家证明过的死胡同。
广受追捧的同行评议制度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本著名的医学杂志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研究:他们事先将精心准备好的错误插入到待评议的论文当中,让评议人员评议。结果是,即便提前告诉评议人员这是一次测试,也没人能发现其中的错误。
再造平衡
所有的这一切让科学——这一致力于发现世界真理的行业的根基摇摇欲坠。
如何妙手回春?首先,树立榜样。要在所有的学科中树立起那些值得效仿的、能够严于律己和恪尽职守进行研究的榜样。对实验数据的认真处理和统计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对那些需要从海量数据中筛选理想模型的领域尤为如此。就目前来看,这类研究正在越来越多,如遗传学研究就是如此。
在理想的情况下,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将研究方案和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实验期间篡改设计、夸大结果(药物临床试验上已经有了这样的制度设计,但执行效果差异巨大)。如果条件允许,应开放实验数据,供其他研究人员检查和测试。
一些最开明的期刊在对待那些“单调”论文的态度上已经有了变化。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在内的一些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每年专门划拨出经费鼓励验证性的研究。并且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年轻的科学家开始理解统计学。但这种趋势需要走得更远。
学术期刊应该拿出一些版面和空间给那些看上去“索然无味”的研究;研究的资助者也应适当地留一些经费给他们。对于同行评议制度,应当更加严格或者干脆将其完全废除,用出版后评价这种方式取而代之。在物理学和数学领域,这一制度近年来一直行之有效。最后,政策的制定者应该确保使用公共资金的机构尊重这些规则。
科学依然受人尊重,即便有时候也会让人莫名其妙。因为人们依然相信它,从长期来看,在绝大多数时候科学都是正确的,即便有错,它也能够自我修正。宇宙之中从不缺乏奥秘,缺乏的是真正地、诚实努力地探索。虚假的研究只能铺就错误的道路,它是通往真理的大道上不可饶恕的障碍。来源: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7-1 20: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