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寻药材生产的科学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3-6 09:0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探寻药材生产的科学之路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药材市场购销两旺,异常繁荣,产不足需、供不应求矛盾突出,市场行情扶摇直上,药市神话接连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其原因,虽然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药材生产的严重萎缩和滞后。   
     
    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有一万余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改革开放以后,药材市场放开,随之进入波浪起伏的市场经济时代,药材生产也开始大起大落。这期间大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1996年,市场主导下的农户自发种植,其特点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其结果是少数人获利,多数人亏损,市场行情暴涨暴跌。第二阶段在1997~2000年,由于我国粮食生产过剩,导致农民卖粮难。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提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中药材作为高效品种被大力推广。由于供大于求,造成药材大量“烂市”,药材市场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低谷运行。第三阶段是1994~2005年,中药材推行规范化生产,建立GAP基地。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迫于药材生产是千家万户小农生产的现实,收效甚微。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药材生产呈现如下状况:一是生产严重萎缩。受药材行情波动的影响,药农们大多获利甚微,有的甚至血本无归。药农或无奈出外打工,或在粮价上涨的趋势下改种粮食,致使药材生产严重萎缩。二是生产基地名存实亡。由于药市长期低迷,种药大多无利可图,曾经投巨资建立的药材生产基地很多已名存实亡。三是出现规模生产,但成功率低。由于药材生产严重萎缩,生产基地多已名存实亡,不少有志之士便尝试规模种植。有采取大户规模承包土地进行大面积种植方式的,有采取“公司+农户”、“市场+农户”或“基地+农户”方式的,还有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的,等等。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成功率都不高,只有30%~5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笔者经过多方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市场行情问题 纵观药材市场变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高峰-低谷-高峰-低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很多人看不到这一规律,通常是价高时一哄而上,结果药材产出时供货量大卖不上价;低价时又一哄而下,等到价格涨高时又无货可卖。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很大损失。这便是药材生产艰难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药农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药材生产严重萎缩,市场行情飞涨。   
     
    栽培技术问题 药材生产发展到现在,遇到的一个突出矛盾是:规模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低。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一个是行情反复无常,另一个就是种植技术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品种混杂,药材品种大都是农民自繁自种,引起品种退化、混杂,造成药材减产;技术落后,药农仍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单产下降,质量难以保障。   
     
    自然环境问题 近年来,受粮价和其他经济作物价格上涨的影响,药农们多在有限的土地上放弃药材而改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使土地资源成为制约药材生产的瓶颈。此外,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也重创了中药材生产。   
     
    机械化问题 药材生产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从种到收再到初加工,大多是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这为药材生产增加了难度。尤其在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出外打工的现实状况下,劳动强度大的药材生产就被放弃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药材生产的发展。   
     
    路在何方   
     
    资料显示:2009年80%的药材价格上涨,涨幅最大的达到2~3倍,涨幅最小的也有10%;我国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在1995~2009年的15年间增长了15倍,每年消耗中药材大约40万~50万吨,近年已攀升至80万~90万吨。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将突破百万吨大关。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虽是多种因素拉动的结果,但药材生产萎缩却起到了绝对作用。野生药材连年枯竭,珍稀药材面临濒危,家种药材不断调减,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大幅减少,库存大幅下降,后继供给乏力,是当前药材市场的真实写照。中药生产企业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为此,笔者根据我国药材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鉴于野生药材面临枯竭,稀珍药材面临濒危的现状,建议国家有关方面要加大对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力度,严禁“杀鸡取卵”式的乱采滥挖。同时加大药材种植科研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野生药材、稀珍药材的良种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尽快结束这些药材“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局面。   
     
    其次要大力扶持药材生产。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对药材生产进行扶持。特别是对那些种药大户,要像对种粮农民一样进行直补,同时还要从科技、信贷上给予支持,从而调动药农种药的积极性。   
     
    第三要建立国家药材储备制度。面对“非典”、“禽流感”、“甲流”等引起的市场巨大波动,建议设立国家药材储备制度,对常用大宗药材进行国家储备,以保证用药需求和最大限度地平抑药价,同时也能降低广大药农的市场风险。   
     
    第四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建议国家加大药材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将每块药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丰产田。   
     
    第五要设立药材生产保险。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药材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不确定性,建议国家设立药材生产保险种类,为药材生产保驾护航。   
     
    第六要加大科研扶持力度。针对我国药材生产中出现的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科研的扶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尽快培育出更多的中药材良种,研究出更先进的栽培技术,力争在产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   
     
    第七要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进军。规模化、产业化是药材生产的方向。药材生产已不仅仅是药农的事情,而应是全社会的事情。因其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李嘉诚投资5亿元在云南种植三七已经为业界树立了榜样。笔者在此呼吁: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也加入到药材生产的队伍中来,共同促进药材生产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进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5-18 18: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